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毕业证|样板(模板)
时间:10-29 01:07 浏览:次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 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现任校长 汪明义 知名校友 侍俊、欧泽高、李言荣、杨泉明、唐勇、张杰、赖文毅、高伟等 孔子学院 2个 主管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 硕士点 146 博士点 22 博士后流动站 2 校 歌 托起祖国的太阳 校区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 编 610068 国家特色专业 12个。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建校背景 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 国立东北大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 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 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 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大学沿革 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 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 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 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 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 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 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 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 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 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 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 历史沿革 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 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 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 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 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 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 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 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 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 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 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 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 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1]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办学条件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师资力量 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1]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8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 双聘工程院院士:高洁[3]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4]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方盛国[4]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卫贵武 elsevier高被引学者:丁协平、卫贵武、赁敦敏[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名单不全)丁协平、[15]徐道义、刘旺金、高尔泰、赵敏光等[4]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1人):方盛国、汪明义、杜伟、张健、李树勇、余虹、陈辉、王川、赵可清、马正平、李诚、李来才、段渝、董志强、何诣然、唐应辉、顾美玲、石磊、张晓黎[4] 省级教学名师(12人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等[6]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官网[1])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院系概况 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1]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四川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1])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文化传统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校徽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校训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校歌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校风 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 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 “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 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1]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学风 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 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 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1]。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杰出校友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注:1946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内迁四川三台办学八年的东北大学回迁沈阳,部分留川师生承东大之血脉,在三台县的东北大学原校址创建了今四川师大和西华师大的前身—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四川高教事业的星星之火就此点燃。 “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校友是学校的作品,更是办学成果的直接载体和对外展示的亮丽名片。四川师大历七十余载之耕耘,育出满门桃李;经千锤之锻炼,培育英才数万。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各级各类人才,他们中既有中小学特级教师、知名学者、专家教授,也有文艺精英、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部分优秀校友整理如下: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官网)[6]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师大简介.四川师范大学官网[引用日期2016-06-20] 2.我校2017年60个普通类在招专业全部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四川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引用日期2017-05-18] 3.四川省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主任任代祥一行调研四川师范大学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17-08-22] 4.教学名师.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信息网[引用日期2017-08-22] 5.我校3名教授入选2016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并跻身100强.四川师范大学人事网[引用日期2017-08-22] 6.校友风采列表.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网站[引用日期2016-07-22]。。。1923年4月26日,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