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校最早可溯源至1928年创办的省立广西大学和1932年创办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36年省立师专并入,1941年重建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升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1950年再次并入广西大学。1953年原广西大学停办,以其文教学院、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及师范专修科全体学生为基础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5] 广西师范大学(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广西师大(gxnu)”,坐落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由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培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共中央统战部侨务事务局华文教育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靖江王城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广西历史上最早的文化教育中心,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1-6]。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4100多亩;在职教职员工2400多人,全日制本科生近27000人,硕士生近6000人,博士生200多人,各类留学生近1600人。从学校走出10多位越南国家领导人,40多位越南省部级领导,是国内目前接受和培养越南留学生最多的高校。[5]。所属地区 中国广西桂林 学校类型 师范类 属性 省部共建大学(2015年)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2年)[2]|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3]|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4]。主管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 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李作成、阮晋勇、梁漱溟、伍纯道、阮善仁等。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1932年春,广西省政府以“促进乡村教育,培养更多师资”为由,决定创办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在桂林设立筹备处;6月7日发出《广西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第一届招生简章》;8月进行招生考试;10月12日, 师大历史(2 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1936年6月底,广西省政府下令广西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停办,并入国立广西大学,改称广西大学文法学院。省立医学院并入成立广西大学医学院,学校理、工两学院合并成立广西大学理工学院。 1936年10月,学校本部及文法学院迁至桂林。 1936年至1939年间,学校相继设立了植物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广西农林实验区、广西农事实验场等。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 1941年1月,教育部同意将国立广西大学文法学院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 改为法商学院;10月,广西省政府决定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11月,借桂林市东灵街广西教育研究所所址(今七星公园月牙楼斜对面)成立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12月新生入学。 1942年2月,师专从桂林市东灵街迁至东江六合路;4月1日,广西省政府同意广西师范专科学校改名为省立桂林师范学院。 1943年8月1日,学院奉教育部命令,改省立桂林师范学院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直属教育部,是当时全国仅有的6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并将广西大学师范专修科的中文、史地、数理化三个专修科并归学院。 桂林师范学院作为广西的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院,它坚持民主进步的办学方针,开拓了广西高等师范教育事业。为广西教育事业培育了大批的中学教师和教育干部,为广西的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影响至为深远。[7] 育才师大夜景 1944-1945年,在抗战期间学院的教师学生及家属带着一部分器材,于战乱中历尽艰辛,疏散、迁移到广西三江、贵州平越,直至抗战胜利才返回桂林。 1946年2、3月间,桂系当局对广西大学和桂林师范学院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他们通过教育部下令,责令师院搬迁南宁,改名为南宁师院。 1950年2月,国立南宁师范学院奉广西省人民政府之命令,并入广西大学,暂时保留师范学院的建制,成为广西大学师范学院;同年下半年,广西大学对院系作调整,广西大学师范学院的建制撤销,成立文教学院。[8] 广西师范学院 1953年7月,中南区院系调整委员会桂林分会以广西大学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五个专科为基础筹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10月,广西师范专科学校 广西师范学院 (筹办)改为广西师范学院(筹办);11月,奉中央教育部通知,学校校名定为“广西师范学院”。[9] 1954年7月,广西师范学院暨广西省教师进修学院(今南宁师范大学)由将军桥迁入市内旧皇城办学,8月2日迁校工作结束。[10] 1976年,学校在桂林市东郊三里店增设分部(今育才校区)。[11]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2] 广西师范大学 198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育才校区(2 决定,广西师范学院改名为广西师范大学。 1986年11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13] 2005年12月,广西师大在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建设雁山校区。 2006年,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4-15] 2007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投入使用。[11] 2009年6月,正式成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是中国首家地方大学出版社集团和广西首家出版集团。[16] 2012年,学校被国家确定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 2014年,学校被列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12月,广西师范大学与越南河内大学共建中越首所孔子学院。[3][17] 2015年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签署 雁山校区(3 关于共建广西师范大学的意见,广西师范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18-19] 2016年,广西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西师范大学。[20] 2017年7月,学校被认定为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1] 2018年5月,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4] 广西师范大学校园风光(春夏秋冬) 广西师范大学办学条件 广西师范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6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下设21个教学院部,开办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5个。[5] 2015年招生专业 |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国家中文基地班) | 汉语言文学 | 秘书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网络与新媒体 | 新闻学 |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学 | 绘画 | 绘画(商业插画) | 书法学 | 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信息安全 | 软件工程 |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 | 旅游管理 | 文化产业管理 |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 动画 | 环境设计 | 公共艺术 | 视觉传达设计 | 产品设计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 | 工业设计 |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运动训练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 |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行政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 | 音乐表演 | 舞蹈学 | 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统计类(含统计学、应用统计学) |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社会工作 |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金融学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 | 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科学教育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学前教育 | 教育技术学 | 应用心理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小学教育 | 特殊教育 |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 | 化学 | 应用化学 | 制药工程 |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生物技术 | 环境生态工程 |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英语(商务英语) | 翻译 | 日语 | 朝鲜语 |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环境科学 | 环境工程 | 地理科学 | 广西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 |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中英合作办学) | 环境设计(中英校际交流项目) | 视觉传达设计(中英校际交流项目) | 英语(中英校际交流项目) | 英语(中加校际交流项目) | 英语(中美校际交流项目) |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 秘书学(职教师资班) | 旅游管理(职教师资班)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职教师资班) | 电子信息工程(职教师资班) | 会计学(职教师资班) | 动画(职教师资班) | 环境设计(职教师资班)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职教师资班)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职教师资班) |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职教师资班) | 物流管理(职教师资班) | 学前教育(职教师资班) | 视觉传达设计(职教师资班)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2]。) 广西师范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有专任教师1595人,具有高级职称857人,占53.73%,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1403人,占87.96%;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次。其中,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引进海外人才“千人计划”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8人,人事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人选1人,广西“八桂学者”9人,广西特聘专家5人,广西优秀专家12人,广西终身教授2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3人,广西优秀专业技术人员2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6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9人,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带头人1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13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0个。[5] 专家/学者类别 | 姓名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梁宏、陈振锋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邓荫伟、罗星凯、梁宏、唐凌、杨善朝、张利群、谭培文、胡大雷、钟瑞添、蒋治良、王枬、曾明华、陈振锋、赵书林、刘祥学 | 广西优秀专家 | 邓荫伟、梁宏、唐凌、杨善朝、罗星凯、张利群、钟瑞添、张师超、麦永雄、赵书林、王枬、曾明华 | 广西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 梁宏、邓荫伟 | 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 胡大雷、黄振南、杨永栩 | 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 | 张师超 |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李先贤 | 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 梁宏 |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孙杰远、孙宏斌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梁宏、陈振锋 |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李先贤 |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 梁宏 | 国家教学名师 | 罗星凯 |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 | 陈振锋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 陈振锋、覃德清、李先贤、曾明华、陈自卢、孙杰远、黄松、沈星灿 | 广西八桂学者 | 陈振锋、李先贤、张师超、孙杰远、周祖平、曾明华、钟瑞添、赵书林、孙宏斌 | 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 梁宏、张师超、邓荫伟、唐凌、周世中、黄振南、梁士楚、杨善朝、罗晓署、陈振锋、苏桂发、蒋治良、曾明华、覃德清、廖国一、王恒山、秦永松、李先贤、沈星灿、黄松、刘祥学、王红强、周劲波、靳书君、王宁、陈洪波、潘英明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人事处官网[23-24]。) | 教学团队 | 序号 | 团队名称 | 级别/类别 | 1 | 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教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2 |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3 | 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4 | 代数几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5 | 哲学教研室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6 |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7 |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8 | 文艺学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9 | 法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10 | 代数几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11 |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12 | 设计艺术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官网[25]。) 广西师范大学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项目 截至2016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 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7 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15个、自治区优质专业1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27门,自治区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5]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前教育[26]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化学[26]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部分):荒蛮对文明的诗意奉献—广西与唐代诗人 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课程与教学理论、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育研究方法、职业教育心理学[27]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学、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28]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电子商务[29]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30] 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商务英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1] |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序号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级别 | 批准时间 | 1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第二类特色专业 | 2007年 | 2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第一类特色专业 | 2008年 | 3 | 政治与行政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三批特色专业 | 2008年 | 4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第三批特色专业 | 2008年 | 5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 | 第四批特色专业 | 2009年 | 6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第四批特色专业 | 2009年 | 7 | 法学院 | 法学 | 第六批特色专业 | 2010年 |
自治区级特色专业 | 序号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专业类别 | 1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王德明 | 2003年 | 自治区级精品专业 | 2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梁福沛 | 2003年 | 自治区级精品专业 | 3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谭培文 | 2003年 | 自治区级重点专业 | 4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教育 | 刘绍忠 | 2003年 | 自治区级重点专业 | 5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罗知颂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6 | 法学院 | 法学 | 周世中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7 | 政行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黄瑞雄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8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字 | 王德明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9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李晓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0 | 文旅学院 | 历史学 | 唐凌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1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梁福沛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2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秦新民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3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吴佃华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杨永栩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5 | 法学院 | 社会学 | 李文华 | 2007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官网[32]。部分项目未列完全。) | | | |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序号 | 实验中心名称 | 级别 | 所属学院 | 获批时间 | 1 |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9年 | 2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5年 | 3 |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教育科学学院 | 2016年 | 4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6年 | 5 |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6年 | 6 |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电子工程学院 | 2008年 | 7 |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08年 | 8 | 教育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 | 自治区级 | 教育科学学院 | 2008年 | 9 |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2009年 | 10 | 体育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体育学院 | 2009年 | 11 | 音乐与舞蹈教学实践中心 | 自治区级 | 音乐学院 | 2009年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33]、中国高校之窗[34]、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官网[35]。) | | |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序号 | 实验区名称 | 建设级别 | 负责人 | 所属学院 | 获批时间 | 1 | 西部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自治区级 | 钟瑞添 | 校办 | 2008年 | 2 | 应用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自治区级 | 周世中 | 法学院 | 2008 | 3 | 地方师范院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自治区级 | 罗晓曙 | 电子工程学院 | 2009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官网[36]。) | | | | | 精品课程 | 序号 | 课程名称 | 级别/类别 | 所属学院 | 1 | 教育学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 |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3 | 无机化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4 | 中国古代文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文学院 | 5 | 中国近代史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6 |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7 | 文学概论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中文系(文学院) | 8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政治与行政学院 | 9 | 综合英语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外国语学院 | 10 |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数学科学学院 | 11 | 有机化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12 | 普通动物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13 | 大学英语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外国语学院 | 14 | 法理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法学院 | 15 | 教育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16 | 植物生理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17 | 田径运动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体育学院 | 18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文学院 | 19 | 心理卫生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0 | 化学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21 | 教育学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2 |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23 | 教育心理学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4 | 学前课程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5 |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文学院 | 26 | 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数学科学学院 | 27 | 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外国语学院 | 28 |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官网[37]。部分项目未列完全。) ●教学成果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含学校参与2项)。[38]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39] 广西师范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正门 2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35个,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学外的12大门类,有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40]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14]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 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5] | | |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专业目录)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位类型 | 030200 | 政治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301 | 社会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5200 | 社会工作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20401 | 行政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404 | 社会保障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5200 | 公共管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25200 | 公共管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0 | 教育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z1 | 教师教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z2 | 民族教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z3 |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1 | 教育管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4 | 现代教育技术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6 | 心理健康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8 | 学前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400 | 应用心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7102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403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1 | 教育管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4 | 现代教育技术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6 | 心理健康教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8 | 学前教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10106 | 美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303 | 人类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304 | 民俗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3 | 学科教学(语文)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300 | 汉语国际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0100 |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3 | 学科教学(语文)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8 | 学科教学(英语)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0200 |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55101 | 英语笔译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5102 | 英语口译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5105 | 日语笔译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5111 | 朝鲜语笔译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08 | 学科教学(英语)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5101 | 英语笔译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30304 | 民俗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401 | 民族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404 | 中国少数民族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9 | 学科教学(历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601l1 |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1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2 | 敦煌学、古文字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3 | 专门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4 | 中国古代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5 | 中国近现代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300 | 世界史(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203 | 旅游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5400 | 旅游管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09 | 学科教学(历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125400 | 旅游管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300 | 体育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201 | 体育教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202 | 运动训练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204 | 社会体育指导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25200 | 应用统计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4 | 学科教学(数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0100 | 数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1400 | 统计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4 | 学科教学(数学)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5 | 学科教学(物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0200 | 物理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1101 | 系统理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1102 | 系统分析与集成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5 | 学科教学(物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6 | 学科教学(化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0300 | 化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03z2 | 材料化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1700 |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5235 | 制药工程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7 | 学科教学(生物)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1000 | 生物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1300 | 生态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90705 |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100 | 法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1z1 | 知识产权法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5101 | 法律(非法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35102 | 法律(法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35101 | 法律(非法学)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35102 | 法律(法学)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13 | 学科教学(美术)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30400 | 美术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35107 | 美术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20101 | 政治经济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20103 | 经济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20106 | 经济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20200 |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202 | 企业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203 | 旅游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5100 | 工商管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25100 | 工商管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8120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3500 |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5212 | 软件工程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10 | 学科教学(地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83000 |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11 | 学科教学(音乐)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30200 |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35101 | 音乐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35106 | 舞蹈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j1 | 科学教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17 | 科学与技术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7 | 科学与技术教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80900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5208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30500 | 设计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35108 | 艺术设计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10101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10103 | 外国哲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10105 | 伦理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10108 | 科学技术哲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20101 | 政治经济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200 | 政治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500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2 | 学科教学(思政)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20 | 职业技术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20 | 职业技术教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42]。注:表中专业名称标注为一级学科的专业,按照一级学科招生,不设置二级学科[43]。) | | 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授权点(2017年专业目录)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0305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30502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03050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030505 | 思想政治教育(含高校辅导员) | 030506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050105 | 中国古代文学 | 070301 | 无机化学 | 070302 | 分析化学 | 070303 | 有机化学 | 070304 | 物理化学 | 070305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44]。) | 广西(高校)重点学科 | 序号 | 重点学科名称 | 学科类别 | 1 | 无机化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 | 应用化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3 | 理论物理 | 广西重点学科 | 4 | 基础数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5 | 生态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6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广西重点学科 | 7 | 中国近现代史 | 广西重点学科 | 8 | 中国古代文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9 | 文艺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0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广西重点学科 | 11 | 教育学原理 | 广西重点学科 | 12 | 环境科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3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4 | 英语语言文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5 | 教育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6 | 计算机软件与通信工程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7 | 生态与环境保护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8 | 文化与文化产业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9 | 化学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20 | 应用数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1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广西重点学科 | 22 | 环境科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3 | 软件工程 | 广西重点学科 | 24 | 电路与系统 | 广西重点学科 | 25 | 动物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6 | 药物化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官网首页[45]、科技处官网[46]。名单数量不全。)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合作 根据2016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广西师范大学已与全世界 广西师范大学(10 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海外设有3所孔子学院。学校是广西唯一的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务院侨办广西华文教育基地,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奖学金”留学生接收单位。近10年来,共接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长期、短期留学生15000余名。[47] 广西师范大学学术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6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1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广西“人文强桂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5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1个。[5] 平台级别/类别 | 名称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 广西重点实验室 | 广西低碳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西珍惜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多源信息挖掘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 数学与统计模型重点实验室、低碳能源电化学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生命过程与药物分析重点实验室、野生动植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非线性电路与光通信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应用心理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代核分析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与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自动控制实验室、野生动物生态学实验室、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生物无机与配位化学实验室、信息智能和数据处理实验室、科学计算与环境分析科学实验室、生命过程与环境分析科学实验室 | 广西协同创新中心 | 西南民族药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 | 广西区域多源信息集成与智能处理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 | 桂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泛北部湾区域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 | 广西“人文强桂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 |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东盟历史与现实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基地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官网[48]、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官网[49]。) 广西师范大学科研成果 ●承担项目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共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17项(超出计划完成数26.8%),连续实现多个重大项目突破,包括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22项,科研经费总计4.03亿元。[50] ●论文发表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论文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1158篇、期刊论文3919篇。化学与药学学院曾明华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尖化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2篇入选2005-2015年esi高引频论文。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欧立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世界物理学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化学与药学学院梁宏教授、杨峰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药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马克思主义学院谭培文教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徐毅教授的学术论文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经济管理学院张海丰老师撰写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00多种学术系列期刊在2011年度转载的学术论文数据统计,在全国高等院校学术论文转载量排名中,该校以20篇的转载量列第99名。[50] ●科研获奖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39项,其中,获广西科学技术奖17项,其中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7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38项。[50] 广西师范大学学术资源 图书馆 ●馆藏资源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具有“学科专业涵盖面广、古籍与民国资料丰富、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并存、多媒体与大型数据库齐备”的资源特色。截至2016年9月,该馆纸本图书总量达323.6720万册,电子图书226.2653万册,各类数据库82个,自建特色数据库9个。[51] ●学术期刊 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涉及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体育等学科领域,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2008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和第五版。[5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 2.《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常设栏目有:经济研究、哲学研究、法律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教育研究、历史研究等等。1991年,学报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1995年起,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上网期刊。1999年获“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5年获“广西十佳社科期刊”,2006年获“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7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核心期刊目录扩展版。2008年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2014年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53-54] 广西师范大学学术交流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第十七届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大会卫星会议—国际药物无机化学研讨会”“第九届国际前沿算法大会”“北京谱仪iii国际合作组2012年冬季会议”“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2015年全国药物化学博士后学术论坛”“第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2014)”“第三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2年国际学术年会”等在中国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50] 广西师范大学文化传统 ●校名 广西师范大学校名由该校原艺术系首任系主任、著名书法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伍纯道先生题写。 |
●校训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 “尊师”,意为尊重教育、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求我们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养成尊师的品德。 “重道”,意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坚持正义、善德立身,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精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治教治学,不断创新,追求真善美。 “敬业”,意为热爱专业、笃学求精、勤勉创新、献身事业,要求我们专致学业、忠于职守,有为社会发展而奉献的价值追求和勤恳作风。 “乐群”,意为和谐共处、诚信宽容、团队合作、厚生益众,要求我们善于合作,同舟共济,携手共建和谐校园。[55] |
●校徽 广西师范大学校徽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独秀峰和王城校区正门组成的图案,图案上方套内圆环,下方有“1932”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左上方是学校中文名“广西师范大学”,外环右上方是“guangxinormaluniversity”大写英文。 校徽图案由规整对称的几何图形组成,使图案极为严格与规范,体现学校管理科学、治学严谨;整个标志以紫色为主色调,寓意学校紫气满园、事业辉煌;主体结构左右对称,与王城校区建筑风格一致,体现学校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中间的独秀峰高耸挺拔,层次分明,轮廓清晰,在线条的搭配及勾勒下,犹如熊熊的火焰在跳跃,将校园映衬得格外艳丽,寓意学校的事业蒸蒸日上,充满活力;与正门组成的图案,像一把燃烧的火炬,象征学校薪火相传,追求卓越;整座山峰在天空的衬托下,形成一种高远而博大的空间美,象征校园海纳百川、和谐并包;秀丽的凉亭独傲峰顶,为巍峨挺拔的独秀峰充满了生机,寓意师大人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内圆环紧套正门和独秀峰,犹如一轮红日照耀学校,象征着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共创辉煌;学校的正门敞开,预示学校放眼未来,开拓进取。[56] | 校徽 |
●校歌 《育才之歌》 | 歌词 | 含义 | 独秀苍苍,岁月茫茫; 聚山水灵气,树华夏栋梁。 王城学府传古韵,灵魂工程谱新章。 图强!奋发! 奋发!图强! 图强!图强! 漓水悠悠,书声琅琅; 重礼智诚信,育桃李芬芳。 大道坦荡君行健,志存高远万里翔。 图强!奋发! 奋发!图强! 图强!图强! | 坐落在桂林市独秀峰山下的广西师范大学具有“岁月茫茫”的悠历史,秀丽山水养育一代又一代学子,广西师范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祖国的栋梁。 古王城有几百年的办学历史,积淀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今天的广西师大人,发扬光大,在这块土地上谱写现代教育的新篇章。 在悠悠的漓江河边,传来一阵阵的读书声。礼智诚信成为广西师范大学办学思想之一,教书育人使青年学生茁壮成长。广西师范大学人披荆斩棘,今天,带着新的理念,以更高的理想,阔步走在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与创新的大路上。[57] |
广西师范大学学校领导 广西师范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邓军 | 校长 | 贺祖斌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旷永青 | 党委副书记 | 赵铁 | 副校长 | 白晓军 | 副校长 | 张师超 |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 覃卫国 | 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 丁静 |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 苏桂发 |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 孙杰远 | 副校长 | 李家永 | 副校长 | 黄文韬[58]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官网[59-60]。) 广西师范大学历任领导 | 历任行政领导 | 校名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 杨东莼 | 校 长 | 1932.10-1934.3 | 罗尔棻 | 校 长 | 1934.3-1934.10 | 郭任吾 | 校 长 | 1934.10-1936.6 | 曾作忠 | 校 长 | 1941.11-1942.3 | 省立桂林师范学院 | 曾作忠 | 院 长 | 1942.3-1943.7 |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 | 曾作忠 | 院 长 | 1943.7-1946.7 | 国立南宁师范学院 | 曾作忠 | 院 长 | 1946.7-1948.2 | 唐惜芬 | 院 长 | 1948.2-1949.1 | 黄华表 | 院 长 | 1949.1-1949.5 | 陈一百 | 院 长 | 1949.5-1949.11 | 广西师范学院筹委会 | 李迪生 | 主 任 | 1953.10-1954.3 | 广西师范学院 | 梁唐晋 | 院 长(代) | 1954.3-1955.9 | 梁唐晋 | 院 长 | 1955.9-1957.9 | 张云莹 | 院 长 | 1957.9-1966.6 | 张留先 | 革委会主任 | 1968.12-1969.5(未到任) | 张永华 | 革委会主任 | 1969.5-1971.5 | 王远明 | 革委会主任 | 1971.5-1973.12 | 崔 毅 | 革委会主任 | 1973.12-1976.5 | 梁 正 | 革委会主任 | 1976.5-1978.11 | 梁 正 | 院 长 | 1978.11-1980.3 | 刘 群 | 院 长 | 1980.3-1982.6 | 李德韩 | 院 长 | 1982.6-1983.5 | 广西师范大学 | 李德韩 | 校 长 | 1983.5-1984.6 | 陈光旨 | 校 长 | 1986.12-1991.7 | 王炜炘 | 校 长 | 1991.7-1993.8 | 张葆全 | 校 长 | 1993.8-1997.3 | 黄介山 | 校 长 | 1997.3-2002.1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官网[61]。) | | 历任党组织领导 | 党组织名称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广西师范学院党支部 | 岳 健 | 书 记 | 1953.10-1955.6 | 广西师范学院党总支 | 梁唐晋 | 书 记 | 1955.6-1956.9 | 刘庆仙 | 书 记 | 1956.10-1957.2 | 广西师范学院党委 | 梁唐晋 | 书 记 | 1957.3-1957.9 | 杨 江 | 书 记 | 1957.9-1966.6 | 广西师范学院党的核心小组 | 王远明 | 组 长 | 1972.1-1973.12 | 崔 毅 | 组 长 | 1973.12-1975.5 | 广西师范学院党委 | 崔 毅 | 书 记 | 1975.5-1976.6 | 梁 正 | 书 记 | 1976.6-1980.3 | 刘 群 | 书 记 | 1980.3-1983.5 |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 | 刘 群 | 书 记 | 1983.5-1984.6 | 朱天恩 | 书 记 | 1986.12-1990.10 | 陈光旨 | 书 记 | 1991.4-1991.7 | 黄介山 | 书 记 | 1991.7-2004.9 | 陈大克 | 书 记 | 2004.8-2007.4 |
(表格内容参考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官网[62]。) 广西师范大学知名校友 界别 | 姓名 | 成就/职务/事迹 | 中国文体界 | 林砺儒 | 中国著名教育家。[63] | 陈望道 | 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民盟中央副主席。 | 阳翰笙 | 编剧、戏剧家、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 | 黄现璠 | 中国知名学者、现代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 | 中国政界,军界 | 郑军健 | 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 | 张虹 |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 肖建刚 |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 卢献匾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 刘政豪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 | 李清先 | 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广西招生考试院院长。 | | 李作成[64] | 前陆军司令员[65],中央军委委员[66]。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合参谋部参谋长[67]。 | 越南政界 | 阮晋勇 | 原越南政府总理。 | 阮善仁 | 原越南政府副总理。 | 武宽 | 原越南政府副总理。 | 阮孟琴 | 原越南政府副总理。 | 黎可漂 | 原越南共产党总书记。 |
(知名校友仅列部分,可见参考来源:[68]) 广西师范大学校园环境 。。博士后流动站 3个 校 训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校 歌 《育才之歌》 主要院系 文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部等21个教学院部 学校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育才路15号 学校代码 10602 主要奖项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2011-2015年) 校庆日 10月12日。简 称 广西师大(gxnu) 创办时间 1932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师范类 属 性 省部共建大学(2015年)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2年)[2]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3] 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4] 所属地区 中国广西桂林 现任校长 贺祖斌 知名校友 李作成、阮晋勇、梁漱溟、伍纯道、阮善仁等 主管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