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图片ebu
时间:2019-06-24 16:49 浏览:次
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建筑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国际技术教育学院、设备工程系等 校 训 建德明志、筑能笃行 校 歌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歌》 校庆日 10月25日 地 址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嘉陵江西路4号 成都青白江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镇青白江大道899号 院校代码 12764 主要奖项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大学生满意度50强高校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文明单位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展开 主要奖项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大学生满意度50强高校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文明单位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 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 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收起 知名校友 黄克斯。创办时间 1956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理工类 属 性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德阳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7年)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 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2013年) 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协作委员会成员单位(2017年) 国家建筑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属性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德阳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7年)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 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2013年) 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协作委员会成员单位(2017年) 国家建筑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 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7年) 主管部门 四川省。属性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德阳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7年)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 |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2013年) |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协作委员会成员单位(2017年) |国家建筑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主管部门 四川省。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 1956年,成都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成立。 历史沿革 1957年,四川省建设局干部培训班(成立于1953年)并入。 1958年,成都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更名为成都建筑工程学校 1959年,四川省建设厅干部学校(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西南建筑工程管理局综合干部学校)并入。 1961年4月,成都建筑工程学院(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成都业余建筑工程学院)并入;7月, 成都工业设备安装学校(成立于1958年)、江油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成立于1958年)并入。 1962年,学校被撤销。 1964年4月,学校恢复筹备,定名为西南建筑工程管理局德阳建筑职业学校;9月,西南建筑工程管理局德阳建筑职业学校在德阳新校址挂牌成立。 1965年初,西南建筑工程管理局德阳建筑职业学校更名为西南建管局德阳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3月,又更名为建筑工程部一局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6月,德阳子弟中学(1956年成立)并入。 由于“文革”中半工半读教育制度曾受到批判,学校改称建工部一局中等技术学校。 1971年初,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建筑工程局教导大队。 1972年6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建筑工程局建筑工程学校。 1980 年11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 1983年春,四川省建设厅干部学校并入。[5] 四川省建筑职工大学 1953年,四川省建设局干部培训班成立,其先后更名为西南建筑工程管理局综合干部学校、西南建筑工程管理局职工学校、四川省建工局干部学校、四川省建设厅干部学校。 德阳校区(30 1956年,四川省建设厅干部学校升格成都业余建筑工程学院。 1958年,成都业余建筑工程学院升格为成都建筑工程学院。 1966年,成都业余建筑工程学院撤销。 1978年,成都业余建筑工程学院复校并更名为四川建设总公司职工大学。 1980年,四川建设总公司职工大学更名为四川省建筑职工大学。 四川省城市建设学校 1984年,四川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干部学校成立。 1993年,四川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干部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96年,四川省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城市建设学校,由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省建设厅双重领导。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职工大学 1958年,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业余大学成立。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办。 1975年,经批准恢复原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业余大学,并更名为七.二一大学。 1980年,七.二一大学更名为第二重型机器厂职工大学。 1996年,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职工大学更名为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职工大学。 1998年,原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技工学校并入(原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技工学校创建于1978年,1993年更名为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技工学校),增挂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职教中心的牌子。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发展 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原四川省建筑职工大学、原四川省城市建设学校合并组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原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职工大学并入学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1 2004年,学院通过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2007年,学院成为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德阳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6-7] 2008年,学院获得单独招生资格。[8] 2010年,学院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验收。 2011年,学院入选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 2013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都青白江校区投入使用;同年,学院成为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同年,学院被授予土木工程学科副教授(副研究员)任职资格学科评议权。[10] 2017年11月20日,学院入选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11月24日,学院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协作委员会。[11] 2018年8月1日,学院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2] 2019年6月10日,学院入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同年6月17日,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13]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系概况 截至2018年6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60个专科专业。[14-15]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 根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254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192人。博士53人、在读博士34人、硕士69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教学 四川建院校区、专业分布(4 团队4个、四川省工程技术创新团队3个、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名、四川省教学名师4人[2]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辉、胡兴福、吴明军 全国优秀教师:刘昌明 四川省教学团队: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土木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教研室、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16]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李辉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名单不全):胡兴福、杨转运、刘长坤、陈文元、李育枢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名单不全):胡兴福、吴明军 四川省教学名师:吴明军[17]、胡兴福[18]、邵力群[19]、钟建[20]、袁建新[21] 四川省高校校企联合工程技术创新团队:结构工程高校校企联合工程技术创新团队、绿色建筑材料高校校企联合工程技术创新团队、建筑施工新技术高校校企联合工程技术创新团队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成都校区(8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高职示范专业5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四川省大学科技园1个、四川省高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3个四川省重点专业4个、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2][9] 国家高职示范专业: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国家级实训基地专业: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实训基地[2] 地方财政重点支持国家级示范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应用英语、材料工程技术[22]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骨干专业:建筑室内设计、建筑经济管理、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1]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生产性实训基地:道路桥梁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筑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1] 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 四川省大学科技园:四川建院大学科技园[23] 四川省高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土木工程结构高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绿色建筑材料高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建筑施工应用技术高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 四川省级重点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建筑材料供应与管理 四川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焊接技术与自动化[24]、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电梯工程技术[25] 四川省骨干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建筑材料供应与管理[26] 四川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结构技术中心、建筑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生产性实训基地[26-28] 四川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四川建设职业教育集团[26][29] 四川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中澳共建bim+vr虚拟仿真实训中心[26]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筑结构、建筑工程预算、建筑施工、桥跨结构施工、砌体结构施工、建筑工程量计算 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建筑工程预算、建筑施工、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桥跨结构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施工、建筑工程量计算、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屋面工程与防水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量计算、建筑电气照明系统安装 教学成果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有国家精品教材4本、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9本。[2]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校荣誉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7 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高校,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术研究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 2018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内外科研项目立项总数86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厅级项目33项;发表学术论文421篇(核心及以上42篇),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主持二项),授权的职务专利达到56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件,实用新型专利557件。[30] 截至2018年12月,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职务专利总数已达1664件(发明授权22件、实用新型授权1612件、外观设计授权30件,发明公布192件)。[30]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机构 根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院级工程技术研究所5个,院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院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3个。 市级重点实验室:德阳市建筑与桥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德阳市建材环保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有图书129.8万册,电子资源130万册。[2][31] 图书馆 学术期刊 《建筑营造与教育》创刊于2016年9月,是由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32]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交流 根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英国林肯学院、丹麦via大学合作办学,与英国城堡学院工程专业就机电方向进行合作交流;2013年,学校与西华大学、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就土木工程、工程造价联合培养本科人才。[33-34]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统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形象标识 校徽 释义:学校校徽为圆形阳文,内圈中 校徽 间部分为高大的建筑物和路桥,外圈为中文和英文校名,分别位于上下半圆;“1956”为学校创办时间;校徽标准色为特定色值的“建院红”。[3] 校旗 释义: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长宽比例为 5:3,底色为白色,旗面中央印有学校标志与横式中英文标准字校名、标志辅助图形组合。[3]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精神文化 校训 建德明志、筑能笃行[3] 校歌 校歌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黄克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