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历届毕业证样本rvr
时间:2019-06-24 06:51 浏览:次
了解山东大学拥有历届毕业证样本的工作环境。立即免费加入求职必备网。看看您认识哪些山东大学历届毕业证样本。 科研流动站41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2个 二级学科14个 校 训 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校 歌 《山东大学校歌》 校庆日 公历10月15日 地 址 中心校区: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千佛山校区: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趵突泉校区:济南市文化西路44号 威海校区: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青岛校区:青岛市即墨滨海路72号 院校代码 10422 主要奖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2011-2016年) 国家教学成果奖18项(截至2018年7月)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3篇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3年) 知名校友 罗荣桓、王淦昌、童第周、老舍、闻一多、潘承洞、邓从豪、曾呈奎等。简 称 山大(sdu) 创办时间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综合 属 性 双一流(2017年入选) 985工程(2001年入选) 211工程(1997年入选) 2011计划(2012年入选) 珠峰计划(2009年入选) 属性 双一流(2017年入选) 985工程(2001年入选) 211工程(1997年入选) 2011计划(2012年入选) 珠峰计划(2009年入选) 111计划(2006年入选) 全国重点大学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 校长:樊丽明 党委书记:郭新立 专职院士 7人 本科专业 117个。属性 双一流(2017年入选) |985工程(2001年入选) |211工程(1997年入选) |2011计划(2012年入选) |珠峰计划(2009年入选)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罗荣桓、王淦昌、童第周、老舍、闻一多、潘承洞、邓从豪、曾呈奎等。山东大学堂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时调蓬莱知县李于锴进行筹备。是年10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制初为三年,后改为四年。 山东高等学堂毕业执照(1905年) 1904年,学校迁入济南杆石桥新址,改为山东高等学堂。 1911年,又改称山东高等学校。1912年,国民政府实行全国设立大学区,各区中心城市设大学,各省设专门学校的体制,山东隶属中心城市北京,按章大学堂应予裁撤,因为等候正科两班结业,至1914年停办。师生分别转入法政、工业、农业、商业、矿业、医学六个专门学校,校长丁维椽继任商业专门学校校长,校舍由法政专门学校使用。山东大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去欧美和日本留学的59人。其中徐镜心、张伯言等人在日本参加同盟会,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山东同盟会负责人。山东大学堂是山东省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校,也是山东大学历史的起点。 六所专门学校(法政、工业、农业、商业、矿业、医学) 1906年,在济南皇华馆设立法政学堂,翌年再设法律学堂,时称第一、第二法政学堂。1913年,合并为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1907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吴廷斌又在济南东关全福庄设立山东高等农业学堂,以南郊千佛山、马鞍山北麓五千亩土地作为学堂的林场,1913年易名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山东大学堂开校教职学员合影 1912年,留日学生叶春墀请准在济南南关设立商业学校,随后定名山东公立商业专门学校。 同年,青州府高密中等工业学堂和济南工业学堂合并,后又并入山东第一中学,于第二年在一中尚志堂校舍成立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15年,山东省设医学讲习所,1916年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学校,校址在济南北园白鹤庄, 1920年正式命名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1920年,又将矿业传习所扩建为山东公立矿业专门学校,校址设在济南东关。上述六个专门学校课程均为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师多为欧美和日本留学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医学四年,十余年共毕业学生4000余人。在山东大学的发展历史上,这六所专门学校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3] 山东大学筚路蓝缕 民国时期 1926年省立山东大学校门 1926年,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下令将山东公立六个专门学校合并,在济南建省立山东大学,由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清末状元王寿彭任校长。设文、法、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哲学、国文学、法律、政治经济、商学、机械、机织、应用化学、采矿、农学、林学、蚕学、医学13个系,并有附属中学。校设评议会,院设教务会,系设教授会,定期研究教学、人事、经费等问题。大学部有教师320人,其中教授200人,除专业课外,并开设选修课,学生毕业授学士学位。 1928年,国民北伐军进抵山东,奉系军阀败逃。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兵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在动乱中,学校经费无着,随即停办。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下令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并由何思源、魏宗晋、陈雪南、赵畸、王近信、彭百川、杨亮功、杨振声、杜光埙、傅斯年、孙学悟等11人组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备工作。在筹备过程中,蔡元培先生力主将国立山东大学设在青岛,取得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同意。 1929年6月, 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令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 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校门 (附私立青岛大学校史:1924年8月,私立青岛大学正式创立,高恩洪自任校长。设工科和商科,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考试及格者授予学士学位。学生除本国外还有南洋华侨和朝鲜学生。革命活动家罗荣桓、彭明晶等系该校学生。校董事会聘请学界名流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等人为名誉董事。选用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俾斯麦兵营作校址。1925年,直奉战争再起,直系军阀失败,高恩洪下野,学校濒于倒闭,校董会公推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勉强维持。1928年,北伐军进抵山东后,奉系败逃,学校经费逐渐断绝停办,学生按大学结业处理。) 1930年4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0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学校初设文、理、教育三个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学系、教育行政系和乡村教育系八个系。 1932年9月,教育学院停办,学生大部分转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同时增设工、农两学院。工学院设土木工程学系和机械工程学系。农学院设于济南,设研究、推广两部。不久,又将文、理两学院合并为文理学院。学校设校务会议,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各学院院长、各学系主任和教授代表组成,负责议决一切重大事项。校长杨振声效法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广聘专家学者,如闻一多、黄敬思、黄际遇、任之恭、傅鹰、沈从文、梁实秋、闻宥、游国恩、曾省、汤腾汉等著名学者均在校任教。 国立山东大学校门 1932年,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赵畸)接任校长。接任后增聘老舍、洪深、张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同时撙节行政费用,添购图书、仪器,先后建成科学馆、工学馆、体育馆、化学馆、水力实验室及实习工厂等。国立山东大学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制四年,学生毕业授学士学位。学校先后创办有学术刊物《科学丛刊》、《文史丛刊》、《励学》、《刁斗》等。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1月,国立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图书、仪器、案卷分批运出,损失严重。 1938年春,学校在万县复课,不久教育部下令“暂行停办”。师生分别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图书、仪器、机械分别暂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保管使用。 1946年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复校后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水产水15个系,医学院不设系,并附设一个大学先修班和高级护士学校。各学院学生修业年限为四年,其中工学院五年,医学院六年,实行分学制和必修制、选修制。 《科学丛刊》、《文史丛刊》等刊物 1946年10月25日,举行开学典礼。知名学者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黄孝纾、丁山、赵纪彬、杨向奎、萧涤非、丁西林、杨肇、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贻诚、王恒守、李先正、刘遵宪、朱树屏、严效复、杨宗翰、郑成坤、李士伟、沈福彭等应聘来校执教。[3] 解放时期 华中建设大学 1944年,中共华中局决定,在华中党校基础上,创办华中建设大学。校址设于苏皖边区的旰眙县新埔,由华中局宣传部长彭康兼任校长。设民政、财政、文艺三系和一个高干班。1945年5月4日,正式开学。8月份,首届学生结业,学校迁清江市。1946年初,校长彭康率领部分干部教师和学员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华中建设大学校长由李亚农继任,解放区知名人士贺希明、张劲夫、张茜、夏征农、戴白韬、阿英、孙冶方、范长江、车载、朱维基、黎冰鸿、黄源、陶官云等在校工作和执教。学校拟办成一所正规大学,设工、农、文、医、师范、社会科学等六个学院和预科。 临沂山东大学 1945年8月,山东抗日人民政府在解放区临沂,创办了山东大学(为了区别国立山东大学,称临沂山东大学),设预科部,招收知识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46年初,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彭康,率领该校师生400余人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设立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四系,转入以专业为主的学习,解放区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何封、薛暮桥、李仲融、王淑明、孙克定、刘力行、胡考、宋日昌、尚钺、宋之的等在校执教。 华中建设大学和临沂山东大学合并为 华东大学 1948年夏,中共华东局决定,以原临沂山东大学渤海地区的部分留守人员为基础,并集中原来的一些教师,会同华中建设大学的部分干部教师,在潍县组建成立华东大学,同年9月4日开学。济南解放后,于11月迁入济南。迁济后成立文学、社会科学、教育三个学院和一个研究部。另设附属中学。 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 1951年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校成功庆祝大会主席团合影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王哲、罗竹风、高剑秋率领军管小组进驻国立山东大学,对学校进行接管整顿,山东大学从此进入新的时期。 1949年11月,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划出,后成为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交济南市领导,改为实验中学。195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学校调整为政治、文学、史地、艺术、俄文五系,转入正规化的业务学习。1950年冬,奉命迁青岛。 1951年3月,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命名为山东大学。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分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水产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病虫害学、政治学、艺术学18个系。其中政治和艺术为两个直属系。同年创办《文史哲》杂志和《山东大学学报》。[3] 山东大学院系调整 50年代青岛山东大学校门 1952年夏,进行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山东大学根据中央教委部关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方案,调整出去的院系有: (一)政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治学校,现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二)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上海戏剧学院。 (三)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后为南京艺术学院。 (四)工学院和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院,后又迁至武汉与有关系科合并,成立武汉测绘学院,后为武汉测绘科学大学。 (五)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调入原山东工学院,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后为山东工业大学。 (六)农学院的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农学院,现为山东农业大学。 (七)医学院1956年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 (八)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 (九)1954年,教育部拟改变高等学校的布局,指令由山东大学负责,在郑州筹建一所新的大学,由山东大学支援师资,即现今的郑州大学。 (十)在迁校济南时,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留在青岛,独立建院后,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在院系调整中,分出的系科和其他院校组建了十所高等院校,取消了院一级组织,留有中文、历史、外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水产八个系,增设海洋学系,建立文学历史和海洋物理两个研究所,成为教育部直属的以文、理为主的综合大学。中文、历史两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还接收朝鲜、越南、苏联等国的留学生。1957年,外文系师生进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外文系撤销。[3] 山东大学艰苦发展 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济南听取山东大学教师 讲解运筹学 1958年7月,山东大学归由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文科的中文、历史两系和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系搬迁济南。 这期间根据科学发展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于1959年秋恢复了外文系,1960年重设政治系,建成原子能系和电子系,学校由迁济时的6个系10个专业,增至政治、中文、历史、外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原子能(后学生并入复旦大学,该系撤销)、电子10个系。建立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美国文学、中国古代史、微分方程(控制论)、磁学、晶体、微生物九个校属研究室。有八个专业接受培养研究生。设有三个专业业余大学,六个专业函授班,并招收函授研究生,在校业余和函授生达到4000人。 同时,恢复了外国留学生培养工作。学校迁济后,从1959年开始兴建新校舍,到1966年“文革”前七年,共建成文史、化学两栋教学校,6栋学生宿舍楼,三个食堂,13栋教工宿舍楼和部分辅助用房,总面积五万平方米。全校九个系分住两地,校部机关和外文、物理、电子、生物四系仍住原处,称老校;政治、中文、历史、数学、化学五系迁新校舍,称新校。 1961年,学校复归教育部领导,学校在文史见长的优势中,向社会科学领域开拓;在理科的扬长避短中,突出数学、磁学、晶体、微生物的六十年代新特色。 1964年,毛泽东主席给山东大学高亨教授的信 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6月殃及山东大学校园,全校机构随之瘫痪。 1967年后,校内山头林立,学校的一派组织夺权后,把校名改为“鲁迅大学”,直到1970年才又恢复了山东大学校名。1970年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山东大学一分为三:政治、中文、外文、历史四系南迁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并,时称为山东大学;生物学系迁奉泰安,并入山东农学院;校部机关和数学、物理、电子、化学、光学(新建)五系留在济南,成立山东科学技术大学。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病中得悉这一情况,立即签署恢复山东大学原建制的指示。1974年初,山东大学恢复原建制,山东科学技术大学即行撤销。 山东大学跨越腾飞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实施后,山东大学成为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海滨城市威海设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4] 2000年6月,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设立研究生院。7月,由原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 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001年12月,首批获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5]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6] 2011年11月22日,学校决定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更名为山东大学(威海)。 2012年3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奠基典礼举行。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7-8] 2013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7月,入选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9-10] 2016年9月16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迎来了首批新生报到。该校区从2016年新生开始,试点运行书院制,全体本科生分属“一多书院”“从文书院”。 2017年9月,山东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10月18日,经学校研究,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更名为山东大学(青岛)。 2019年1月29日,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山东大学药学科学院。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增列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12-15] 备注: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校史见参考资料[16-17] 山东大学校门 山东大学科学研究 山东大学创新单元 据2018年8月山大官网信息显示,山大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山东大学科研成果 科学技术 知新楼 成果奖励&专利 2016年度,山东大学共获得四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2015年度,山东大学共获得六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2014年度,山东大学共获得三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2012年度,山东大学共获得三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11年度,山东大学共获得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19] 截至2010年底,该校共有五项通过pct申请专利获得国家资助。[20] 论文著作 明德楼 山东大学2015年度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论文3998篇,位列全国高校第五。其中,被引次数超过所在学科论文被引次数世界均值的收录论文1614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7位;作为第一作者国际合著论文sci收录667篇,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2位。 在中国(包括香港)2014年自然指数排名中的生命科学方面,山东大学原始论文数(ac) 40,加权分数论文数(wfc)18.28,wfc排名中国科研机构第九。 山东大学2014年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收录文献3341篇,其中,论文3222篇,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8名,收录文献增加910篇,其中论文增加850篇;2014年表现不俗的sci论文(即被引次数超过所在学科论文被引次数世界均值的论文)1398篇,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9名;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2005-2014年收录的19022篇论文被引用162995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1位。工程索引核心部分(ei)收录期刊论文1739篇,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20名。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收录论文342篇,列全国高校第26位。 洪家楼校区教堂 山东大学2013年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文献2975篇,其中,论文2871篇,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论文收录数排名全国高校第8位;2013年表现不俗的收录论文(即被引次数超过所在学科论文被引次数世界均值的论文)1069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0位;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2004-2013年收录的12471篇论文被引用124603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2位。工程索引核心部分(ei)收录期刊论文1721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8位;2013年度sci收录中国学科领域科技论文机构排名中,数学领域科技论文列第4位;生物领域科技论文列第8位;医学领域科技论文列第9位;环境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物理领域分列第12、12、17、19位。 山东大学2012年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排名全国高校第9位,2012年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文献2423篇,论文2372篇,其中2012年表现不俗的收录论文647篇,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13位;2012年科学引文索引光盘版(sci-cde)(2007-2011年)收录的3375篇论文被引用9706次,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10位;工程索引核心部分(ei)收录期刊论文1381篇,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20位;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收录论文436篇,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19位;中国国内论文收录2424篇,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25位,中国国内引证次数11980次,在全国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19位;在2012年度sci收录中国学科领域科技论文机构排名中,数学领域科技论文列第4位;生物领域科技论文列第6位;医学领域科技论文列第9位;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物理领域分列13、15、18、18位。[21] 人文社科 重大成果 齐鲁医学部综合楼 《杜甫全集校注》,山东大学中文系萧涤非教授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全书共12册,近700万字。《杜甫全集校注》是山东大学承担的“中国古代大作家集”规划项目,1978年立项,萧涤非任主编。该项目随后被确定为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重点项目。2014年前后历经两代人30多年的努力,最终得以面世。 《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刘大钧教授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出版,编纂历时5年,成书30册,总计2000多万字。 《两汉全书》,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董治安教授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编纂历时14载,共36卷,1300多万字,收录了870余名两汉人物的论著,包括专著,别集,以及诗文辞赋、经籍传注、小学字书及石刻简牍资料等,是是一部规模空前、总括汉代现存文献的大型断代文献集成。[22] 获奖成果 齐鲁医学部校友门 2015年,山东大学获11项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励。 2012年,山东大学获14项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励。 2009年,山东大学获14项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励。 2006年,山东大学获11项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励。 2002年,山东大学获15项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励。 1998年,山东大学获8项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励。[23] 山东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兴隆山校区实验楼 山东大学图书馆前身是始建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较早的近代新型图书馆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 综述 截至2017年12月,山大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558万余册、电子图书858万册(含学位论文)、数据库243个,覆盖文、理、工、医等领域;馆藏古籍31万余册(件),其中善本、碑帖等珍贵藏品3.6万余册(件)。[24] 特色馆藏 截至2017年12月,山大图书馆特藏部管理着图书馆的特藏文献资源。特藏部共藏有特藏文献资源40多万册件,其中古籍4万3千多种31万余册件(包括明清稿抄本、精刻本、法帖、拓片、书画、信札、唱本及书目古籍等珍贵特藏1万1千多种3万7千余册件),民国文献3万1千多种6万4千余册(包括革命文献、民国图书、民国报刊、满铁文献、书目文献等)。主要特色表现在明清善本古籍多、地方志古籍全以及古籍书目文献丰富等三个方面。其主要来源有三: 一是购买,除正常、零星购买外,主要是购买到了多批大宗的著名藏书家的藏书,如,购得青岛叶氏所藏地方志300多部,购得安邱曹愚盦藏书七大木箱近万册,购得诸城张镜夫千目庐所藏古籍3500多册等。 二是接受捐赠,山东大学历来以文史见长,很多中国国内知名学者都在这里工作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把私人藏书捐赠给了山东大学图书馆,如:丁山先生的家属将丁氏生前所藏之书及著作手稿分三次悉数捐赠该馆,仅1952年一次捐赠就多达5000多册,蒋静贞先生捐赠藏书4653册,卢振华先生家属捐赠其所藏之书3000余册,郭宝钧先生家属捐赠800多册,另外社会捐赠图书亦复不少,如青岛华新纱厂经理捐赠私人藏书就有十多木箱数千册。 三是政府调拨,山东大学书馆曾接收过政府调拨过来的原青岛同善教会及原齐鲁大学图书馆等处所收藏的大批古籍。 兴隆山校区天工湖 自从2007年国家进行古籍普查工作以来,特藏部在学校、图书馆领导的支持下,已经将所有古籍、民国文献及影印古籍通过汇文系统全部回溯建库,不适合建库的书画、碑帖等文献也全部用excel表格形式整理登记。古籍数据库共著录古籍3万6千余种近31万册、民国文献2万8千余种6万1千余册、影印古籍8千1百余种2万4千余册,marc总数达到6万4千余条,著录了书名、卷数、作者、抄刻者、抄刻时间、函册数、开本、版框、行款、牌记、刻工、序跋、藏印、存缺情况等项目内容,几乎涵盖了古籍所有的著录项。 山东大学图书馆现在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珍贵古籍首批名录收录该馆稿本《方望溪先生文稿》1种,国二批收录元宗文书院刻明修本《五代史记》七十四卷等48种,国三批收录明正德四年孙玺刻本《古乐府》十卷等19种,国四批收录稿本《运河图说》等十五种,国五批收录清内府抄本《幸鲁宝翰》等四种。南宋刻本《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存一卷)等398种入选山东省首批珍贵古籍名录,元大德九年建康路儒学刻明成化弘治嘉靖南京国子监递修本《唐书》二百二十五卷等474部古籍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珍贵古籍名录,明嘉靖二十五年何迁刻本《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等124部古籍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珍贵古籍名录。[25] 数据库 截至2017年12月,该馆自建有5个国家级特色重点学科导航库和该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参建了“高校教学信息数据库”、“联合目录数据库”和“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等。古籍大库完成回溯建库和简要书目数据库,启动了calis古籍联合编目,由齐鲁书社出版了《馆藏善本书目》。[24] 学术期刊 《文史哲》 洪楼 《文史哲》是新中国创办最早的高校文科学报和人文社会科学杂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1998年、2000年,《文史哲》连续获得“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1999年,获得首届“国家期刊奖”和“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称号。2002年,获得“国家期刊方阵双奖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2003年,成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11家入选的学术期刊之一。2005年,获得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力期刊”称号。2011年,作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界的唯一代表荣膺“中国出版政府奖”殊荣。2012年首批入选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重点资助期刊”,2013年入围全国“百强报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已被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化学文摘》(ca)、德国《数学文摘》(zb1)、《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收录。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齐鲁医学部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已被《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科学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已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机械工程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收录。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cc》等数据库收录。 《周易研究》 运动场 《周易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是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会刊,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指导性期刊”,已被《中国期刊网》收录。 《产业经济评论》 《产业经济评论》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是国家确认的人文与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制度经济学研究》 《制度经济学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源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源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医药卫生核心期刊、外科学类核心期刊、肿瘤学类核心期刊。 《现代妇产科进展》 《现代妇产科进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妇产科学类,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11-2012年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独家期刊。[26] 山东大学学术交流 2015年8月,学校成功举办了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这是大会成立115年来首次走进亚非拉国家,创造了大会举办以来在注册参会国家数量、发展中国家历史学家参会人数和青年学者参会人数等多方面最高纪录。[2] 山东大学教育教学 山东大学师资队伍 据2018年8月山大官网信息显示,山大拥有在职教职工7493人(不含附属医院),共有教授1246人,博士生导师897人。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 grünberg受聘为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7人,双聘院士63人,终身教授8人,人文社科一级教授16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33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3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0人、讲座教授15人、青年项目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5人、教学名师5人、青年拔尖人才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9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入选者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108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8人。[2]
山东大学终身教授:王文兴、刘大钧、张运、袁世硕、钱逸泰、彭实戈、曾繁仁、路遥[27]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彭实戈、徐现刚、刘建亚 、龚瑶琴、沈月毛、陶绪堂、赵国群、陈增敬、刘林华、王小云、梁作堂、黄传真、刘相法、李术才、郝京诚、李越中、张焕水、陈耀、刘宏、陈峰、娄红祥、尹龙卫、张怀金、张玉忠、陈宝权、颜世申、吴臻、彭军、陈卫忠、司宗国、刘允刚、刘战强、马春红、张澄、胡锡俊、易凡、高成江[27] 山东大学学科体系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楼 据2018年8月山大官网信息显示,山大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实现了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有15个学科(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名列中国高校第八位)。[28]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数学、化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妇产科学、产业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古代史、微生物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药物化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山东省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企业管理、无机化学、光学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科学、中国哲学、财政学、国际政治、发育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外国哲学、数量经济学、法学理论、民商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门史、管理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电机与电器、信号与信息处理、环境工程、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临床医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学理论、金融学、会计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理论物理、有机化学、植物学、岩土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化工过程机械、软件工程、药剂学、遗传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空间物理学、刑法学、俄语语言文学、动物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护理学、宗教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动力机械及工程、药理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数学、系统科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口腔医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政治学、公共管理、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护理学、土木工程、力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社会学、体育学、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统计学、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等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体育学,艺术学,地球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社会学、体育学、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统计学、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等[29] 山东大学院系概况 据2018年8月山大官网信息显示,山大下辖55个教学院系,开办本科专业117个(包括威海校区),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
山东大学教学建设 本科质量工程 齐鲁软件学院 截至2016年8月底,山大近届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数为18个,省级教学成果获奖数为140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获国家教学名师奖9人,省级教学名师3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9个,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精品课程44门,省级精品课程166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0门,慕课(mooc)32门;全外语教学课程95门,双语教学课程427门。[31]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潘承洞班)、物理学(王淦昌班)、化学(邓从豪班)、生物学(童弟周班)、生命科学与技术(曾呈奎)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闻一多班)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华电国际山东分公司、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济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特色专业:朝鲜语、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临床医学、历史学、生物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药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金融工程、法学、自动化、护理学、财政学、生态学、口腔医学、土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物联信息技术与系统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学科实验中心、考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运筹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中华民族精神概论教学团队、工程材料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政治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工程材料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精品课程:现代汉语、物理学、中华民族精神概论、政治经济学、运筹学、诊断学、中华传统文学修养、中国现当代文学、光学、管理学、线性代数、体育管理学、中国审美文化史、微积分与数学实验、网络营销、系统解剖学、护理学基础、金融投资学、工程流体力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局部解剖学、医学免疫学、药物、设计学、人体寄生虫学、大学计算机基础、金工、俄语翻译、大学英语、英国国家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数据结构、国际贸易学、战略管理、无机及化学分析实验、护理心理学、断层解剖学等[31-32] 特色培养
研究生培养 据2018年8月山大官网信息显示,山东大学推进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资助制和以“一个学生、两个导师、三跨四经历”为重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探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丰硕成果:1700余名研究生赴海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或联合培养,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应用经济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等二十个系列的全英文专业建设成效显著;23篇学位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12位;“稷下风”、“海右”研究生学术论坛累计举办近700期,成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的知名品牌。[28] 山东大学山大文化 山东大学形象标识 校徽
主色调:山大红
山东大学精神理念 办学宗旨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 办学宗旨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源自1901年山东大学创办时的《山东大学堂章程》第三章第八节:“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庶几所志者闳,而所成就者亦大,行之既久,非独可与各国学堂媲美,且骎骎乎复古学校之旧矣。” 体现了山东大学的“天下观”和“国强观”,体现了山大人的胸襟和气魄,体现了山东大学自创办以来就具有的争创世界一流水平、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追求。[34] 校训 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可以参考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通论五古》:“学无止境,道无终极。”此处的“学”,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更包含了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古建筑的沉思 “气有浩然” 出自《孟子·公孙丑》:“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体现了孟子所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是以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在学术和人生的历程中勇于登攀,不断追求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较之于此前所使用的“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更加体现了价值取向,更加符合音韵平仄的要求,更加琅琅上口。[34] 校风 崇实求新 “崇实”是山东大学一贯的追求和山大人的基本特征。山东大学是近代中国最早按章程办学的高等学校,在创办时就注重实际、务求实效。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章程》第一章第一节明确提出:“实事求是,力戒虚浮”;第一章第七节明确提出:“大学堂首贵崇实”。 “求新”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新就是要与时俱进,发展社会文明,引领时代潮流,从而体现大学的本质特征。 “崇实求新”作为校风,集中体现了山大人“朴实、扎实、务实”等品格和不断追求创新的风貌。[34] 校歌 《山东大学校歌》
山东大学塔钟音乐 知新楼塔钟 “塔钟音乐文化”是山东大学文化育人独具特色的形式和载体。这座位于有着“齐鲁文化新地标”美誉的中心校区知新楼顶的塔钟,每一天都会播放一首由艺术学院专家精心挑选的中外名曲,4年一个循环,伴随着每一名山大学子求学生活的全程。一千首名曲,每天从知新楼传播到校园各个角落,传递着“崇实求新”的精神,不间断地为学子提供艺术滋养,春风化雨,润“人”有声。[35] 山东大学历史名人
山东大学领导集体 山东大学现任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