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理工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
时间:2019-05-06 12:39 浏览:次
张世泽 主管部门 辽宁省 校 训 修德、悟道、致知、力行 主要院系 机械与动力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化学与材料工程系、经济管理系 学校地址 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博文路46号 学校代码 14435。创办时间 2013年(癸巳年) 类 别 公立大学。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官网 http://www.yku.edu.cn。所属地区 中国·辽宁·营口 学校类型 理工 主管部门 辽宁省。院系专业 据2017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4个系、开办13个本科专业。
营口理工学院师资力量 营口理工学院 据2017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343人,副高级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达42.57%,其中教授72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4.14%,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3人,占教师总数的15.45%。理学类专业教师97人,副高级以上教师占43.3%,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64.9%;工学类专业教师111人,副高级以上教师占54.1%,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56.8%;经济、管理学专业教师109人,副高级以上教师占37.6%,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70.6%。[3] 营口理工学院教学建设 设施建设 据2017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84个实验、实训室,建有能满足学生车、铣、刨、磨、钳以及焊接、铸造、数控加工等多工种综合训练需要的工程训练中心;拥有2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 教学改革 学校承担2014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7]
营口理工学院学术研究 营口理工学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建有8个协同创新中心。
营口理工学院研究成果 据2017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师完成各类科研项目5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36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40篇。[3] 绿茵场 2014-2015学年度,学校组织进行了科研类奖励评审活动,获奖科研成果共110项,其中,科研获奖类4项,学术论文类92项,学术著作类14项,奖励金额合计236550元。[9] 2015年3月,学校王惠德教授主持的科研课题《试论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势与作用》在辽宁省委统战部2014年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10]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共获得省级科研项目20项,共获得81.8万元科研经费;获得市级科研项目7项,获得0.6万元科研经费;横向课题获得3项,获得15万元科研经费。[11]
营口理工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7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藏书总量55.2万余册,期刊室现刊400余种,过刊1193种。订购数字资源10个,试用数字资源40余个,存储空间90个tb。馆藏资源初步形成了以理科、工科、管理学科为主,法、文、史、综等多学科兼顾的格局,并形成了以印刷型资源为主,电子资源为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12] 学术期刊 《营口理工学院学报(电子版)》为双月刊,主要栏目有:学术论文、教学论文、管理类论文、述评、基础研究、实验技术、综述、经验交流、学术动态、科研课题介绍、学生科研园地、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等。[13] 学校全景 营口理工学院文化传统 营口理工学院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 校徽以三层环线组合,从设计方式上更简洁,干练,体现出现代感、时尚感。 中心图形由一条婉转的丝带贯穿,象征营口北端的辽河,表明学校的地理属性,线条弯曲构成一簇海浪,象征学校的崛起犹如激流勇进。同时,海浪背后升起的齿轮,表明理工类的基本属性,又宛如日出,象征学校的蒸蒸日上,更彰显出学校如同升起在渤海边上的一颗锦绣明珠。 该标志采用蓝色为主体色,彰显了学校远大的蓝图愿景。[14] 营口理工学院精神文化 校训 修德、悟道、致知、力行 cultivate morality、pursue truth、acquire knowledge、practicediligently 孔子:“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校名 朱熹:“今人将敬、致知来做两事。特敬时只块然独坐,更不去思量;却是今日持敬,明日去思量道理也!岂可如此?但一面自持敬,一面去思虑道理,二者本不相妨。”“涵养当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无事时,且存养在这里,提撕警觉,不要放肆。到那讲习应接,便当思量义理,用义理做将去。无事时,便着存养收拾此心。” 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二字,以事推之如何?”曰:二者皆兼内外而言。且如修德,欲德有所成立;做一件事,亦欲成立。如读书,要理会得透彻;做事,亦要做得行。又曰:立是安存底意思,达是发用底意思。诸公皆有志于学,然持敬工夫大段欠在。若不知此,何以为进学之本?程先生云:“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此最切要。游和之问:“不知敬如何持?”曰:只是要收敛身心,莫令走失而已。今人精神自不曾定,读书安得精专? 营口理工学院 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偏过一边,则一边受病。如程子云:“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分明自作两脚说,但只要分先后轻重。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做头,致知次之,力行次之。不涵养则无主宰。如做事须用人,纔放下或困睡,这事便无人做主,都由别人,不由自家。既涵养,又须致知;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亦须一时并了,非谓今日涵养,明日致知,后日力行也。要当皆以敬为本。敬却不是将来做一个事。今人多先安一个“敬”字在这里,如何做得?敬只是提起这心,莫教放散;恁地,则心便自明。这里便穷理、格物。见得当如此便是,不当如此便不是;既是了,便行将去。 为学之道,在诸公自去着力。且如这里有百千条路,都茅塞在里,须自去拣一条大底行。如仲思昨所问数条,第一条涵养、致知、力行,这便是为学之要。[14] 营口理工学院致知讲堂 2013年11月1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常森为营口理工学院 常森教授讲授《〈诗经〉与中国传统文化》[15] 师生带来题为《〈诗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营口理工学院致知大讲堂活动由此正式启动。 取“致知”二字作为讲堂的名字,就是取其“为获得知识,达到完善理解”之意,致知大讲堂是专家学者阐释独特思想、展示最新学术成果的平台,是营口理工学院师生领略思想风暴、科技盛宴的窗口。讲堂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突出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前瞻性。[1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