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毕业证)是什么样的
时间:2019-05-05 21:16 浏览:次
江南大学(毕业证)是什么样的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江南大学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2年由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私立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62年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2] 211工程(1996年)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06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类别 公立大学。无锡轻工大学 无锡轻工大学前身是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初叶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1902年创建,1906年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与现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八所高校是同宗同源。[5-6] 1952年由原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私立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 1958年8月18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东迁至无锡市(社桥)原华东艺专旧址,命名无锡食品工业学院,后改称无锡轻工业学院,于11月17日建院。 1962年9月,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成立纺织工程系。 1966年下半年,院本部迁至青山湾,原社桥校区为分部。 15 1993年5月,中国轻工总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江苏省纺织工业厅同意无锡轻工业学院与无锡轻工业学院纺织分院联合办学,并统一使用无锡轻工业学院校名,纺织分院归属无锡轻工业学院管理,纺织分院所在地成为无锡轻工业学院西山校区。 1995年3月9日,中国轻工总会转发国家教委“关于同意无锡轻工业学院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的通知”,由赵朴初为无锡轻工大学题写校名。 1995年11月23日,无锡轻工业学院举行中国轻工总会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建无锡轻工大学暨无锡轻工大学揭牌庆典。 1995年10月,无锡市纺织职工大学、无锡纺织工业学校和无锡纺织职工专业学校并入无锡轻工大学。 1996年5月,无锡轻工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 1998年,无锡轻工大学由隶属中国轻工总会划转直属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7-8] 江南学院 江南学院沿袭私立江南大学校祚,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是中国民族实业家荣德生先生1947年10月在无锡创办的私立江南大学。 1947年7月,私立江南大学筹备处成立,决议设立文、农、理工三学院。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江南大学董事会立案,借无锡北塘申茂新办事处为办公地址。8月12日,校董事会由国民政府教育部准予立案。 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私立江南大学所属系科并入南京、上海、苏州、扬州等地高校。私立江南大学各系撤并,取消建制。 1980年10月,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无锡大学筹建委员会,当年招生522名。 1981年1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在无锡大学基础上创办无锡职业大学,无锡职业大学为市属走读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当年招生209名,借无锡市第三十七中学校舍正式开学。 1982年8月,迁入梁溪路100号新校址。 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无锡职业大学与无锡市职工大学联合办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84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无锡职业大学改名为无锡大学。 1985年7月1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当时专科层次的无锡大学更名为江南大学。 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招收外国留学生。 1993年8月—1996年3月江南大学马山分部、江南大学江阴分部、江南大学宜兴分部、江南大学锡山分部、江南大学梅园师范分部相继建立,并以江南大学名义招生。 1996年4月,国家教委批准江南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江南学院。 2000年6月13日,省学位委员会发文批准了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权。[9] 无锡教育学院 1955年9月,无锡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创建。 1961年3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改名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师训工作停顿。 1970年2月,学院停办,原址改为无锡市第十五中学。 1973年8月,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借无锡师范校舍,复办无锡市教师进修学校。 1978年2月,第十五中学撤销,恢复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原有建制。 1981年4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认定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为师范专科学校性质,享有与师范专科学校同等待遇。 1983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更名为无锡教育学院。 1990年6月,无锡教育学院从市工人文化宫畔迁往新址梅园舜柯山下的钱荣路80号,原校舍与无锡广播电视大学校舍对调,崇宁路20号成为无锡教育学院分部,主要从事在职教师进修、中小学校长培训。 1998年经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实行以无锡教育学院为基础,与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优化重组,组建无锡师范学院。 2000年,就无锡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教育部、江苏省和无锡市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实施新的三校合并。[10] 江南大学合并以后 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 2003年8月1日,经教育部批准,原东华大学无锡校区整体并入江南大学。 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1]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2] 2015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3] 2017年9月,江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 学校风貌 江南大学办学条件 江南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9月,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2018年在48个本科专业(类)招生,涵盖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10个。[3]
江南大学学科建设 博士后流动站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3]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16] 学位授权点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拥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有工程、艺术设计、计算机技术、法律、农村发展、护理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7个。[3]
重点学科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拥有2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3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生态纺织技术与工程 “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 学科评估 截至2018年11月,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a+档,“设计学”位列a-档;在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上,学校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等6[19]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跻身前0.5‰,学校位居esi综合排行中国大陆第54名。[3] 校园环境 江南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274人,其中专任教师1985人(含研究生导师1075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员比例65.1%,博士学位人员比例63.6%,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人员比例37.7%;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5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1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与“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部省级创新团队39个。[20]
江南大学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含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5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精品开放课程)30门,精品、规划教材56部。学校探索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成立至善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校史馆、设计馆、民间服饰传习馆、钱绍武艺术馆、酒科技馆等文化展馆首批入选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在亚洲率先通过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国际认证;学校依托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创业企业300余家,“创业汇客厅”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3]
注:表中信息不全。[25] 教学成果 截至2018年9月,学校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3] 2009年,《食品发酵类研究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评为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6] 《多元协同培养机电融合卓越创新人才》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适应未来转型,以整合创新为导向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三融合二递进”轻工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全员覆盖、全面重构、全程协同的纺织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7] 江南大学获得荣誉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先后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实施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校园规划一等奖、全国高校校园环境满意度50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获评5a级大学基金会。[3] 校园风景 江南大学学术研究 江南大学研究平台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部省级平台41个;建有教育部、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6个及国际联合实验室21个,有部省级创新团队39个;校地联合研究院(所)7个。[3]
注:表中信息不全。 江南大学科研成就 截至2018年9月,“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08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6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9项,2017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数并列全国高校12名;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科技创新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6项;获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优秀奖6项,2016年在中国大学专利奖排行榜上并列全国高校第17名。[3]
注:表中信息不全。[29-31] 江南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江南大学图书馆拥有总容量90t,光纤磁盘阵列二个,拥有文献查询与阅览计算机400余台的智能检索室与数字媒体阅览室各一个,存有数字资源60t;馆藏纸质文献237.28万册,数字图书275.7万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80个,自建数据库4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达30000余种。[32] 截至2015年12月,江南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135901卷,排架长度3020米,照片19562张,档案年增量7000卷以上;有案卷目录160册,专题文件索引12种26册。[33] 学术期刊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成果的介绍和综述;中国国内外技术交流、专业会议、产品展示、出国考察等技术信息;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标准、法则、管理办法、检验技术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三废处理;食品添加剂行业及食品添加剂应用行业的应用技术产销动态;中国国内外市场信息等内容。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试验研究、专论综述、开发应用、分析测试、展会报导、协合工作。学报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食品科学文摘》(fsta)、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等收录。[34-35]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致力于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繁荣学术文化;主要有政治学、哲学、法学、社会学、历史文化、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文学等栏目;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录。[36] 《服装学报》 《服装学报》设有服装材料科学、服装人体工学、服装信息技术、服装设计艺术、服装工程技术、服装历史文化、服装品牌营销等栏目,原名《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服装学报ca化学文摘(美)(2014)、pж(aj)文摘杂志(俄)(2014)等收录。[37] 《创意与设计》 《创意与设计》创刊于2008年,为双月刊,在以产品创意设计 为核心的大设计研究中凸显出前沿性、专业性和学术性,力求及时介绍国内外设计 领域的最新理念、方法、动态和成果,致力于为行业界和教育界提供权威的、专业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平台;设有专题、探索、作品、视界、史论、观察、论坛、资讯等栏目,被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38] 校园风景 江南大学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9月,学校与28个国家、地区的12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22.8%的学生拥有海外交流、交换经历;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建有全球首家以中华食品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学校与全国40多个城市及中粮集团、光明乳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全面合作。[3] 江南大学社会声誉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us news)发布的全球大学排行榜上,位居全球第777名、中国大陆第53名;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发布的全球大学排行榜上,位居全球第775名、中国大陆第53名;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大学评价》中,位居全国第47名;在人民网发布的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居全国第20名。[3] 校园环境 江南大学文化传统 江南大学形象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员工为红底金字,本科生为白底金字,研究生为黄底金字。[2] 校标 校标造型宛如浩淼太湖中劈波斩浪的帆船,象征江南大学人奋进开拓,自强不息。同时又似一尊金字塔、一座高山,广博而高远,象征江南大学人肩负着攀登科学高峰、认知宇宙万物、探索未来世界的历史使命。标志下部卷动的波浪也像一摞书籍,可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体现了江南大学人“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 校标的标准色名为“江南绿”,象征雨丝浸润下的江南水色。沉稳的基调符合江南大学严谨的、以工科为主体的治学、办学特色。 校标上的江南大学校名,字体采用毛体“江南大学”(“学”字为简体),英文名字采用“江南”两字音译方案,即定名为“jiangnan university”。中英文对照融世界性眼光和传统化特色为一体,表达了江南大学立足传统,面向世界,开拓未来的理念,寓意着创建国内外知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决心。[39] 校旗 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分别印有江南绿色、规定字体的“江南大学”校名、校名英译全称和校标。 吉祥物 学校吉祥物为“太湖神鼋”,源于太湖地区“震泽神鼋”,象征着坚韧执着、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2]
辅助识别标志 江南大学辅助识别标志具有江南大学中“江”的首字母j的形。 隐有教育(jiao yu)的意思。 外形整体为j,但却内含一个小写字母n,意指江南之南(nan)。 此标志设计流畅,灵动,简约,如一条蜿蜒曲水, 充满江南韵味,且与江南大学主标志的浩渺太湖的回形构造有相互呼应的意味。 主图形还可以衍生出其他不同组合,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变化产生出相适应的视觉美感。 配色多元,如红色热情奔放,绿色充满生机,黄色轻快明亮,昭示了崭新的蠡湖江南充满活力,希望的未来。[40] 60周年校庆标识 标志主体由“60” 和曲水桥的图标组成, “60” 由“j、n”变形而来,其中“6”对称翻转后下半部分可与“o”完全重叠,因此整个logo视觉补充后成三角形,稳重且整体。“o”上下分割象征江南大学地处江南水乡,中间的桥洞下对应着简化的水波,组成“n”的内部空白的区域。配色以红橙为主,代表着活力与喜悦。[41]
江南大学精神文化 校训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校训 笃,有笃实、笃厚、真诚之义。《论语·泰伯》中有“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笃学,勤学。强调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学问,反对虚假与浮躁之风。尚行,提倡实际行动,尊崇实践。孔子提倡“讷于言,而敏于行。”北宋易学家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篇》中有“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强调不但要在认识上有所提高,而且要身体力行。 “笃学尚行”,强调的就是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开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强调通过不断进取,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从“笃学”到“尚行”到“止于至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笃学”是基础,是前提;“尚行”是关键,是途径;“止于至善”是目的,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是为学之道,为事之道与为人之道的有机结合。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既传承了江南大学百年办学“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文化传统,又融合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成为江南大学教与学的行动指南和至高追求,成为激励、凝聚江大人的永恒的精神财富。[42] 大学精神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39] 校歌 歌词: 《江南大学校歌》 集体词 徐湘曲 太湖之滨,蠡湖畔。我们的校园,曲水流觞,无限风光。 校歌曲谱 三江初肇始,兴教图国强;江南开学府,轻工著华章。 笃学尚行,担当社会重任;止于至善,走向明天辉煌。 笃学尚行,担当社会重任;止于至善,走向明天辉煌。煌。 止于至善,走向明天辉煌。 释义: 《江南大学校歌》歌词凝炼,意蕴隽永;曲调优美流畅,新颖大气;整首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段体曲式 “引子+‖:前奏 + a + b :‖+ 尾声”,结构层次分明,抒情与进行风格相融合,刚柔相济,活泼激扬。 引子开始逐渐奏响的铜管乐三连音旋律,象征着百年学府在新世纪之初吹响了“攀登”号角。a段为中速流动的领唱部分,讴歌江南大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办学业绩和曲水流觞、风景如画的生态校园风光。器乐分解音型为主的伴奏与女声伴唱营造出太湖、蠡湖波光粼粼、宽广妩媚的背景形象。b段为二二拍进行曲节奏风格的合唱部分,着意烘托“笃学尚行、止于至善”八字校训,表现了江南大学在新时期与时俱进、坚定向上的信念。尾声是全曲高潮,采用混声合唱加领唱多声部丰满厚实的音响形式,表现了江南大学师生员工共同开创明天辉煌的坚强心声。[43] 江南大学文化活动 学校每年举办“创新江南”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意创业文化节、“江南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在校生参演广州亚运会闭幕式等大型活动,艺术作品获文化部“文华奖”;学校建有女足高水平运动队,获得2017年全国大学生女子室内五人制锦标赛超级组季军。。。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6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个 二级学科5个 院系设置 食品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等20个学院(部) 校 训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校 歌 《江南大学校歌》 校庆日 每年的11月17日 地 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院校代码 10295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9项(第一完成单位,2012—2018.9)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简 称 jnu 创办时间 1958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综合 属 性 211工程(1996年)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06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朱庆葆 校长:陈坚 专职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