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毕业证)办理原版样本确实好用
时间:05-03 06:45 浏览:次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 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24个[3]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2个 院系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物理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等 校 训 求是 担当[6] 地 址 主校区: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南校区: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北路75号 北校区: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97号 东校区: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北路40号 院校代码 10459 主要奖项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3年) 中国载人航天突出贡献奖(2007年) 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2004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截至2015年12月) 知名校友 陈全国、李朝军、张宏江、吉炳轩、任建华、宋照肃、王振民等。简 称 郑大(zzu)[4] 创办时间 1956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综合 属 性 211工程(1996年)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7年) 部省合作共建高校(2018年)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2012年)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18年) 属性 211工程(1996年)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7年) 部省合作共建高校(2018年)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2012年)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18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自主招生试点高校 主管部门 河南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牛书成 校长:刘炯天 专职院士 8人[5]。属性 211工程(1996年)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7年) |部省合作共建高校(2018年)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2012年)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18年) 主管部门 河南省。郑州大学 1954年9月15日,郑州大学第一届新生及教职员工、省市党政军 郑州大学校门 领导、高教部代表及兄弟院校领导共千余人,共庆郑州大学诞生。 1956年2月,中央高等学校规划会议上正式确定,在郑州新建的大学命名为“郑州大学”,设数学、物理、化学3系,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嵇文甫任主任,龚依群、王岳为副主任等成员组成筹建委员会。 1956年4月,山东大学总务长、化学系主任刘椽教授先期赴郑州考察,得到省、市两级政府的支持,确定在郑州市建设区的菜王、焦家门、蜜蜂张和兑周四个村征地922亩作为郑大首期建校用地。一年后大学路西侧数、理、化三系的办公教学楼和大学路的东生活区建成。 1956年8月,报教育部批准,郑州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大学, 郑州大学(11 数理化三系向全国招生,并由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题写了校名。 1958年,经省政府要求,由教育部直属的郑州大学划归河南省,划归河南省管理后,开始不断进行院系调整。 1958年,增设了政治、历史、中文3个系。 郑州大学(57 1959年,在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学院、武汉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支援下,郑州大学增设了土建、机械、水利和电机4个系。 1960年,增设了外语系。 1961年,原郑州师范学院并入,郑州师范学院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在开封前营门原游击衙署成立的河南大学堂中等教育部分以及河南优级师范学堂(后改名开封师范学校)。 1962年,河南省应用物理研究所并入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地理系并入开封师范学院。 1963年,以郑州大学土建、水利、机械、电机四系为基础,组建郑州工学院。 1991年,黄河大学并入。 1992年,河南体育专科学校并入。 1996年,郑州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同年6月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项目院校进行重点建设。[7] 郑州工业大学 1963年,以郑州大学土建、水利、机械、电机四系为基础,与河南化工学院合并组建国 原郑州工业大学校门 家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郑州工学院,文革期间曾停办6年。 1973年,河南农业大学粮油工业系(原郑州粮食学院)并入郑州工学院。 1978年,郑州工学院粮油工业系析出,复校为郑州粮食学院,现发展为河南工业大学。 1996年4月,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 河南医科大学 河南医科大学可以追溯到1928年,创建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医科。 1952年10月,全国院系调整,从河南大学分出,更名为河南医学院,隶属于中央卫生部,是中国27所首批医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 原河南医科大学校门 1958年秋,河南大学医学院及其第一附属医院迁至郑州新址,其间曾接收郑州康复五院,改称第二附属医院,后又在其旧址成立儿童医院,1962年撤销。 1962年7月,洛阳医学院撤销,一部分师生并入。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遭受严重损失和破坏,停止招生达6年之久。 1978年,增设预防医学系。 1981年,成为首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 1983年,增设儿科系。 1984年,定名为河南医科大学。 1985年,增设口腔系。 1988年,增设医学检验系和卫生管理专业。[8] 1990年,增设药学系。 郑州大学合并重组 2000年7月10日,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 2000年7月10日,新郑州大学成立[9] 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出席大会并宣布新的郑州大学成立。 2004年2月27日,教育部部长周济与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在省部共建郑州大学协议书上签字,郑州大学正式成为国家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重点大学,也由此成为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 2007年5月30日,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评估工作,成为教育部本科评估“优秀”高校。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0]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首批入选专业为土木工程;第二批入选专业为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第三批入选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为材料工程、控制工程。[11-12] 2011年,郑州大学成为24所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扩大高校之一,并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翌年本科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15%。 郑大首任校长嵇文甫塑像揭幕[13] 2012年11月,郑州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首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7][14] 2016年10月10日,在原郑州大学创建60周年和嵇文甫先生逝世53周年之际,郑州大学举行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嵇文甫先生塑像揭幕仪式。[13] 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名单。[15] 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16] 2018年3月,郑州大学由“省部共建高校”升格为首批“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序列。[17] 2018年7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郑州大学合作共建郑州大学农学院。[18] 2018年8月,郑州大学“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 2018年11月,郑州大学入选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19] 2018年11月,被教育部公示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 郑州大学办学条件 郑州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下设46个院系,114个本科专业。[3]
郑州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9月,郑州大学共有在岗教职工6000余人,其中教授721人,副教授1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00余人。[25] 截至2016年4月,郑州大学共有专任教师3720人,专职院士10人,“长江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教授7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00余人[26];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河南省“中原学者”9人,并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3]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5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1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7人,教授75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74人[3]。 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霍裕平、吴养洁、申长雨、弗朗斯瓦·马蒂(外籍) 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杨胜利、何季麟、刘炯天、王复明[5] 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不全):李梦如、师黎、魏新利、关绍康 河南省“中原学者”(9人):韩一帆、刘宏民、单崇新、张建营、申长雨、王复明、常俊标、高丹盈、王立东[27] 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材料科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关绍康)、化工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魏新利)、自动控制教学团队(师黎)、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唐明生)[28]
郑州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9月,郑州大学共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31],第八批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46个,第八批二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4个,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独立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点、5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 郑州大学研究生院成立 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32]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郑州大学共有43个参评学科上榜,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3。其中,7个学科进入b+类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古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管理,全国排位前10%—20%;7个学科进入b类学科:法学、新闻传播学、数学、土木工程、软件工程、临床医学、药学,全国排位前20%—30%。[33]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15] 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34]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二级学科):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4]
学科排名 截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共有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工程4个学科(领域)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3] 学位点
郑州大学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全国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类别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7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3] 截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共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3]。2013年,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获全国“挑战杯”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中国机器人大赛冠军4项、亚军3项。 国家特色专业(14个):物理学、化学、预防医学、工程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工程、通信工程、新闻学、法学、历史学、行政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中心[36-39]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郑州大学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0]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法学、物理学、历史学[41] 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类别(3个):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42]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杜书云)、“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创新实验区(宋毛平)[43]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7个):河南省第五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林州建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卫华集团有限公司、新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44]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化学[45]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郑州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46]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有机化学、智能控制基础[47]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材料·人·环境——走进材料科学、基因与健康、中原名寺诗旅、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48-49]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不全):材料科学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水文学、流行病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组织学与胚胎学、仪器分析、陶瓷工艺原理、智能控制基础[50-51]
教学模式 郑州大学本部校址:科学大道100号 郑州大学实施“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双学位、双专业、辅修的专业培养模式;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卢嘉锡化学菁英班”,由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牵头,协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与学校联合共建,共建单位将共同参与“卢嘉锡化学菁英班”的学生管理、课程设置、科研实践等的全部培养过程。[53-54] 郑州大学对外交流 校际合作 截至2014年9月,郑州大学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0余家中国大陆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芬兰、乌克兰等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5] 郑州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大学、韩国庆星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招收本科生,还与印度韦洛尔科技大学合作,在印度筹建了第一所孔子学院。 体育馆 校地合作 郑州大学与郑州高新区和相关高校合作建立了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与200余家知名企业和地方政府建立了校企、校市合作关系;建设了包括“中英联合分子肿瘤学研究中心”、“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中法有机磷功能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中美帕金森病研究和治疗中心”等一批中外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学术研究 郑州大学科研机构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郑州大学共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169个,其中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1个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9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
郑州大学科研成果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郑州大学在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0余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科技攻关、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省(部)级重点项目400多项,获科研经费近2亿元,产出科研成果8500余项,其中700多项成果通过国家和省(部)级鉴定,800多项成果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589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9] “十一五”期间,郑州大学争取到的科研经费达12亿元,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25项,横向科研项目1316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文章5篇,2005年被sci收录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28位,被ei收录论文138篇,发表sci和ei文章3330篇,申请发明专利698项,与企业签订合同1400份,获得成果转化费4亿多元。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万多篇,出版著作900多部,被sci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39位,被ei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55位。[9] 重大成果举例 申长雨:主持完成的“橡塑制品成型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和计算方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申长雨:2007年因研制出特殊环境下的高抗冲击性、防辐 核心教学区(2 射和高光谱透过率的宇航员出仓面窗制品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励。 刘敏珊、董其伍:主持完成的“新型高效纵流壳程换热设备现代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赵清香:主持完成的“十二碳二元酸合成尼龙 1212 工业生产研究”获杜邦科技创新奖。[9] 高丹盈:申报的《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炯天:主持完成的《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郑州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图书馆(2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郑州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由原郑州大学图书馆、原郑州工业大学图书馆、原河南医科大学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共拥有一个新校区中心馆和三个老校区分馆,总藏书量为713.9万册,中外文报刊18325 种,其中纸质报刊3325种,另有音像资料11119件,已形成了理学、工学、医学、文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馆藏资源体系;另外可以检索、利用的中外电子图书约249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共计1.5万种;还有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可提供600多个大型专业数据库的使用。[61] 学术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图书情报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等方面的学术性文章,设有“人学研究”、“环境资源法研究”、“书简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栏目。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62]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设有“特约述评”、“食管癌研究”、“系列研究”、“论著”、“应用研究”和“研究快报”等栏目,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进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cstj)、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等多种重要数据库,被美国化学文摘、哥白尼索引等多种权威性文摘期刊摘录。[63]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创刊于1962年,原刊名为《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理、工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综合评述方面的学术论文;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系统”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被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际性文摘杂志收录或评论。[64]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创刊于1980年,原名《郑州工业大学学报》,是郑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该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工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及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被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科学文摘》等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固定收录。[65] 《磷肥与复肥》创刊于1985年,由郑州大学与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主办,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摘录。[66] 《美与时代》是由郑州大学主管、河南美学学会和郑大美学研究所主办的美学和艺术学学术期刊,被出版署列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骨干期刊)。 郑州大学文化传统 郑州大学形象标识 校徽 郑州大学校徽由“z”、“大“、”人“和山峰共同构成,又形象英文第 郑州大学校徽 一个字母“a”,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蕴函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之意,象征郑州大学培养出的栋梁之材,山峰象征学子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第一个字母“a”代表永争第一。[67] 校旗 郑州大学校旗采用大红色和明黄色,这两种颜色是中国国旗的颜色,用这两种颜色作为校旗的标准色;红色代表着积极与活力,黄色代表着高贵的气质和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67] 郑州大学精神文化 校训 问鼎中原 郑州大学的校训是:求是 担当。[6] 三风 校风:笃信仁厚,慎思勤勉 教风:博学明德,求实善教 学风:励学明礼,求真善为[68] 郑州大学学校领导 郑州大学现任领导
郑州大学历任校长 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嵇文甫 嵇文甫(1959年—1963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历史学系的创始人,中共早期党员,曾任河南省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哲学家。[74] 樊道远(1979年—1983年)曾任河南日报社副总、河南省出版局副局长、郑州大学校长和河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车得基(1983年—1994年)化学专家,中共河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省管优秀专家,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曹策问(1994年—2002年9月)政协河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申长雨(2002年10月—2012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塑料成型及模具优化设计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获得者。[75] 郑州大学知名校友 郑州大学科教界 李朝军: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绿色化学首席科学家。 戴程鹏:现任美国tennesse大学教授,获得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校园景色--眉湖 赵秉志:北京师范大学刑法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际刑法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 丁奎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秦元勋:近现代数学家、两院院士、两弹功勋科学家,原黄河大学校长。 吴承业:数量经济学家,原华侨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 霍秉权: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首批研究宇宙射线、高能物理和核物理研究的杰出物理学家之一。 霍裕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所所长,中国理论物理界的权威之一。 嵇文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哲学家。 申长雨:现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孙国梁:近代土木工程学家,中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领域创始人、奠基人之一。 聂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吴养洁: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王振民: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彭宗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应急管理 校园 研究基地主任。 王楠林: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钟香崇: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材料学家,中国耐火材料学科的带头人之一。 李杰: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李庆斌:清华大学水电系教授,曾获教育部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席振峰: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万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和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雷兴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副书记,著名夏商周考古学家 吴潜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 钟楼广场[76] 写课题组首席专家。 张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马建标:天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笑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鸿铎: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网络经济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研究传媒经济最早的学者之一。 陈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张友坤: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兼任张学良暨东北军研究会副会长。 潘知常:美学家,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刘怀玉: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教授。 刘培德:武汉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泛函分析空间理论组召集人 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到郑州大学视察 。 陈继会: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孙予罕:曾任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国际学术刊物《full》编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靳德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曾任北京城市开发设计研究院(甲级)院长兼总建筑师。 杨培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车得基:郑州大学教授、国内著名化学专家,曾任郑州大学校长。 常俊标:郑州大学副校长、河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兼职教授。 宋毛平:郑州大学副校长,河南省高校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 田均良: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国家级标准体育场 阎锡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黎占亭: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物理有机研究室主任、课题组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宋延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新材料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张玮:美国外科学院院士,美国华盛顿州维基尼亚梅森医学中心外科博士。 韩新强: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曾获得美国心脏学会76届研讨会优秀科研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瑞德医院任教授。 陈永胜: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南开大学特聘教授,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杜百廉:解剖学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副会长。[77] 杨佳: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 赵保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正院级干部、研究员、中国社科信息学会常务理事。 李维明:现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 阚全程:郑州大学副校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马保根: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郭学德: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河南行政学院副院长、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兼任河南省法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宪法学会会长,郑州大学法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张秉义:河南大学党委书记。 刘鹏: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朱海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 张元:河南工业大学校长。 俞海洛:中原工学院院长。 邢莹:新乡医学院党委书记。 卫世文: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 张国臣: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宁金成: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院长。 李少兰: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窦效民:郑州轻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郭正让:中原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胡大白:黄河科技大学校长。 郑州大学党政界
在郑省直属机关的郑州大学校友中有正厅级干部500余人,副厅级干部18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600余人。 郑州大学工商界 张宏江——现任金山软件ceo,曾任惠普中央研究室主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ieee)院士。 竺稼——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曾任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部的董事总经理及中国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徐明阳——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李晓鹏——原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副行长,现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 魏克亮——恒大地产集团副总裁 王莎莉——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高级副总经理,同时兼任该公司总法律顾问。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郑州大学建设(14 刘啸东——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美国华尔街上的成功华人金融家。 鲍臣礼——计算机技术艺术家,软件开发测试专家,微软西雅图总部的高级开发测试工程师。 陈向东——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 计承江——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 孙工声——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局长。 焦瑾璞——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 蔡治建——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行长。 王礼平——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 杨伟强——tcl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tcl电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胡葆森——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入选中国富豪排行榜。 刘杰——国际著名反病毒专家,金山集团技术顾问,北京日月光华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献冰——国内知名网络安全专家。 韩家玮——世界数据库专家。 何公道——高级系统分析员,国际著名反病毒专家,江民科技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 宁红涛——原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现广东金发(循环经济产业园)董事长 侯伟——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 郭戈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 李伟——思念食品集团董事长,入选中国富豪排行榜。 李长杰——全国人大代表,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李海峰——陶瓷艺术大师,金堂钧窑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松山——华邦制药董事长。 邹源——民营企业家、岳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 皇甫立志——大商集团郑州地区集团总裁。 李亚平——东方网神的作者,vtte超级可视磁盘刊物生成器。 赵长升——河南金鹏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大学生创业网总裁。 王勇——中联信融北京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爱君——深圳航空城董事长,2003年度深圳地产风云人物,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创始人。 郑州大学传媒界 南振中——原新华社总,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王保纯——光明 日报总编室常务副主任、高级。 解国记——《新华每日电讯》总、中国十大报业创新领军人物。 郭曰方——中国科学报社总,中国科学院机关党委书记,中科院文联主席 朱夏炎——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 贾文皋——河南广播电视报社总编。 段传敏——现任南方企业家杂志社总策划兼主编、中国营销资源在线董事长。 周绍成——原河南电视台台长。 冯冠军——郑州电视台台长。 左光瀚——东方今报社长。 黄十庆——人民日报社理论部副主任 李长虹——人民日报评论员,高级 张宗堂——新华社国内部记者。随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采访报道,考察结束后,被评为“优秀南极考察队员”。。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陈全国、李朝军、张宏江、吉炳轩、任建华、宋照肃、王振民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