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
时间:04-27 09:07 浏览:次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图片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 中国江苏南京 学校类型 理工 属性 2011计划|111计划|省部共建高校[6]|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主管部门 江苏省[8] 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时钧、闵恩泽、张存浩、江东亮、曹湘洪等南京化工大学 历史沿革图 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定名南京大学。[9]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分出,成立南京工学院。 1958年,化工系从南京工学院分出建立南京化工学院,与北京化工大学同属原化工部。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95年4月,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 1998年7月,由化学工业部管理划转归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创建 教学楼(6 1917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改建为同济医工学校(附设机师科) 1923年,同济医工学校(附设机师科)改建为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 1935年,同济大学(附属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0年,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同济高级工业学校 1953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土木科)更名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 建筑体育设施(4 1952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部分)参与合并组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后发展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现参与合并组建南京工程学院 1953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撤销 1953年,咸阳机器工业学校(土木营造科)并入南京建筑工业学校 1980年,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1981年,南京建筑工程学校(部分资源)复校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2001年,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撤销 南京工业大学 2001年5月,原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工业大学。 2012年,作为“国立中央大学”的一脉,南京工业大学与同根同源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共同举行110周年校庆。 校园景色(4 2012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工业大学,支持其土木工程、建筑等学科建设。[6] 2016年6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工业大学。[5][10] 中央大学族谱——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条件 南京工业大学师资力量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黄维院士 截止2017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28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2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30人(其中青年千人1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滚动支持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百千万领军人才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主题专家组专家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3][11]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团队、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13-14] 宿舍(2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 生物炼制化学品(应汉杰团队)[15] 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应用(沈晓冬团队)[16] 特种分离膜(金万勤团队)[17] 材料化学工程(陆小华团队)[18] 南京工业大学院系设置 2015年南京工业大学进行学部制改革,截止2018年3月,学校现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1个2011学院,1个海外教育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独立学院浦江学院。[2]
南京工业大学教学建设 截止2017年9月,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 南京工业大学(12 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11] 早期南工大图片(29 “十一五”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19]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20]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 、制药工程 、安全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1] 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生物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2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生物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23] 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制药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4] 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24]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25]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21] 江苏省精品课程(17门):无机与分析化学、化工工艺、过程设备设计、微生物学、钢结构设计原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过程控制工程、基础工程、化工热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土质学与土力学、测量学、工程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26-28] 校级品牌、特色专业(27个):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应用化学、会计学、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英语、金属材料工程、建筑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国际贸易、城市规划、艺术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9]
信息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30] 南京工业大学学科建设 截止2017年9月,学校建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工程4项、二期工程6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0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含领域)23个,本科专业(含方向)84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术8个学科门类[11],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0.5%行列,学校总体学科综合实力位于esi全球前0.27%位置。[31] 校园景色(28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 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32] “十三五”省重点学科:化学、药学[33]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34]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34] 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岩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发酵工程、化工过程机械[35-3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0个):工业生物技术与医药制造、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公共安全与节能、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先进能源技术与装备、土木工程防灾与节能[37-38] “十一五”校级重点学科(8个):化学化工、工业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电控制工程、土木建筑、人文社科与管理、安全能源环境、医药食品[39]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矿业工程、土木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一览表(44个)[40]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一览表(121个)[41]
注:表格中※表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排名 南京工业大学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的排名见下表,其中3个学科排名在前10位。[42]
南京工业大学对外交流 学校实施全球拓展战略,国际培养、合作办学、海外交流形式多样。学校加强与海外顶尖高校和一流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在美国、新加坡、俄罗斯、英国和澳大利亚设立“海外办事处”,旨在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引揽世界顶尖人才;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 仁智楼 学校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成立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入选2016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合作举办 “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合作举办南京工业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现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数十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两百余名海外留学生。[2][43-44] 南京工业大学学术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科研机构 江浦校区校门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5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2个。“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15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4人、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人,入选2016年度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2] 国家级科研基地(5个)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省部级科研基地(36个)
南京工业大学科研成果 南京科技广场 2011年-2014年,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近8000项,科技经费近30亿元。[44] 截止2012年6月,申请专利1574项,授权专利637项,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80%左右,专利的申请数量与质量位居省内高校前列。scie论文1633篇,2010年排名上升到47位,ei论文1565篇,排名上升到54位。[45] 2011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高校第36名,位居江苏省高校第5名。[46]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坚持产学研互动发展。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十二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8600余项,科技经费25.8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获国家级奖励情况:
南京工业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14年,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建有江浦校区逸夫图书馆、 逸夫图书馆(3 模范马路校区图书馆、浦江学院图书馆三个分馆,馆舍面积4.5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总量198万册,电子图书165万册。 图书馆是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以及江苏省工程文献中心核心成员馆。图书馆馆藏文献种类广泛,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诸门类。其中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文献收藏颇丰,形成馆藏特色,在国内高校有一定影响。[47] 学术刊物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79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48]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2002年创刊,季刊,逢季未出版。特色栏目,如:建筑文化与城市问题研究、中小企业研究、工程技术史与工程技术方法论等等。本刊为校内外优秀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园地。是cssci(2012-2013)扩展版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2003年被评为“全国理工医农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49] 南京工业大学学校领导
[4][7] 南京工业大学文化传承 南京工业大学校风 诚朴自强 南京工业大学校训 明德 厚学 沉毅 笃行 明德:崇尚精神,彰明美德。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 厚学:学识广博,厚积薄发。学问之道,在于多思多问,在于扎扎实实,在于兼收并蓄,在于融会贯通。 沉毅:静穆刚毅,沉着勇敢。砥砺意志,坚韧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大道无言。 笃行:注重实践,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言行表里如一,善行终生不怠君子也。[51]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
38 个 博士后流动站 7个[2] 校 训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 校 歌 南京工业大学校歌 专职院士 7[2]人 主要院系 化工学院、材料学院、机械学院、土木学院、数理学院、2011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2]个 学校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珠南路30号(江浦校区) 学校代码 10291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 建设目标 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