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毕业证怎样找(样本)绝对靠谱
时间:04-24 09:02 浏览:次
66个 院系设置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等 校 训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校 歌 《辉煌》 地 址 枚乘路校区: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枚乘路1号 萧湖校区: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竹巷街118号 北京路校区: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北京北路89号 院校代码 11049。简 称 淮工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理工 属 性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属本科大学。主管部门 江苏省。淮阴职工大学 1975年,创办淮阴市机械工业职工大学,之后更名为淮阴职工大学。 淮阴工业专科学校 1958年,创办淮阴工业专科学校。 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停办,并入扬州工业专科学校。 1983年,创办淮阴职业大学。 1985年,在淮阴职业大学的基础上恢复淮阴工业专科学校。 淮阴工业专科学校交通分部 1985年,创办淮海交通职业专科学校。 1990年,与淮阴工业专科学校联合办学,作为淮阴工业专科学校交通分部。 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 1964年,创办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3] 淮阴工学院合并以后 2000年3月22日,淮阴职工大学、淮阴工业专科学校、淮阴 枚乘路校区北园 工业专科学校交通分部、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淮阴工学院。[4] 2014年8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合并筹建淮安大学,[5]并纳入了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6] 2015年9月,教育部《关于2015年列入教育部专家考察的申报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中,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拟合并更名为淮安大学。[7] 2016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将创建淮安大学列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8] 淮阴工学院办学条件 淮阴工学院院系设置 枚乘路校区南园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设有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数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9] 淮阴工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 枚乘路校区逸夫楼 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540余人,博士、硕士近1100人。研究生导师近200人,企业导师70余人,兼职博导1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333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近200人次,双聘“千人计划”、“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8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10-11] 淮阴工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 枚乘路校区图书馆 ,一级学科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硕士点1个。 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 机械工程、软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作物学 一级学科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 化学工程与技术[12] 硕士点(1个) 化学工程[13] 淮阴工学院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拥有6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 枚乘路校区俯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9项,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科技创新平台1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机械动力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省“十二五”普通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4个(含14个专业)、重点专业2个。[14]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15]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16]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7]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 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18] 省级品牌专业(3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9] 省级特色专业(4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土木工程[20] 省级精品课程(9项) 信息与系统、数控技术及编程、机械制图及公差、机电一体化设备、微机原理及应用、化工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数学[21]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车辆与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2]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 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23] 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 淮安市大学科技园[24] 国家科技创新平台(1个) 矿盐资源深度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5] 省级实验教学中心(7个) 江苏省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枚乘路校区教学楼 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江苏省计算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江苏省车辆与交通实验教学中心 江苏省土木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江苏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江苏省生物工程学科实验教学中心[26] 省级实践教育中心(4个) 江苏省盐化工实践教育中心 江苏省商务人才实践教育中心[27] 江苏省设计艺术实践教育中心 江苏省植物生产与加工实践教育中心[28] 淮阴工学院学校荣誉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获评“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集体”、“ 枚乘路校区先鸣湖 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校党委获“江苏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9] 淮阴工学院对外交流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国际 枚乘路校区揽月湖 化水平不断攀升,先后与31所境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海外交流学生年均近百人,与台湾中华大学、法国洛林大学和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并已有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现有留学生近200人。近三年大学生年均考研达线率达18%以上,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数量与层次在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人才质量稳步提升。[30] 淮阴工学院协同共建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与台湾中华大学等三所高校 枚乘路校区文潜园 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台商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淮工中兴学院,与江苏省社科院联合共建苏北发展研究院,与淮安市工商联共建淮商学院。与江苏省经信委、交通厅、食药局等省直单位均有合作共建项目。[31] 淮阴工学院学术科研 淮阴工学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8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32]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 枚乘路校区春池路 江苏省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介入医疗器械研究重点实验室[33] 江苏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特色资源药用研究与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质转化与过程集成工程实验室[26] 江苏省盐化工新材料工程实验室[34] 江苏省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城乡住宅结构装配技术工程实验室[35] 江苏省湖泊环境遥感技术工程实验室[36] 江苏省益生制剂重点建设实验室[37] 江苏省交通运输与安全保障重点建设实验室[38] 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8个) 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江苏科圣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李龙食品有限公司、淮安万邦香料工业有限公司、淮安麦德森制药有限公司、江苏苏美食品有限公司、江苏兰健药业有限公司、江苏思诺泰克电子技术有公司、江苏金石阀业有限公司等[39] 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 江苏省岩盐与凹土资源深度利用协同创新中心[40] 淮阴工学院科研成果 枚乘路校区学生宿舍楼 2015年以来,科研项目总经费达2亿多元,承担国家自然基金7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项,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63项;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1项、省部级获奖18项、市厅级获奖217项;获批专利534项,其中发明158项;论文成果被sci(e)、ei、istp收录414篇,ssci收录6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135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新华文摘等转载10篇。[41] 2015年1月,学校“基于干法活化的食用油脱色吸附材料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2] 淮阴工学院图书馆藏 截至2018年10月,学 北京路校区广场 校馆藏图书145余万册,中外文期刊、报纸近1900种,中外文数据库34个。馆藏随书光盘及其它非书资料5万余件,电子图书87万册,电子期刊近2万种。现已购买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ebsco、springer-link、人大复印资料、ieee/iel、asme、acs、cssci文献数据库等27个正式数据库,其中拥有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博文非书资料管理系统、凹土资源特色数据库、核心期刊查询系统等4个自建数据库。[43] 淮阴工学院学术期刊 《淮阴工学院学报》 北京路校区主楼 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淮阴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涉及数理科学、机械、材料、电气自动化、电子技术、仪器仪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化工、生物、食品、制药、环境、农学等相关学科,二、四、六期刊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新闻与大众传媒、社会学、教育科学等相关学科。[33] 《淮阴工学院学 7 报》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caj—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7年荣获“江苏省期刊编校质量奖”,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已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电子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多个国内外著名数据库和检索期刊收录。[41] 淮阴工学院校园文化 淮阴工学院校训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选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校训,主要因为这句话是周恩来同志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寓意为学校用周恩来精神办学和育人。[44] 校训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4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全校师生员工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并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46] 淮阴工学院校徽 校徽 学校徽志为蓝色圆形徽标,创意为“奋飞”。中文校名字体采自毛泽东同志手稿集字,“1958”为学校办学起点年份。[3] 校徽标志中心图形是一个球体造型,象征多元化和至善圆满,寓意学子成功的未来、圆满的学业,和学校至善的伟大抱负。图形以流畅的旋弧箭角勾兑与变换的球体中,三个箭弧造型生动,有强烈的速度感,呈航天飞船视角,运动形态似雄鹰腾飞、如航天穿梭,象征学校开拓创新、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采。球体造型寓意信息、科技、电子、工程等特征,如同翻动的书页,传达学校的特征,体现了学校“创办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目标。[47] 淮阴工学院学校领导 淮阴工学院现任领导
截至2018年10月[48-50]。类别 公立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